分享.釋德淵|整理.蔡白球、編輯組
靜思精舍,是慈濟功德會的發祥地,慈濟人稱之為「心靈故鄉」,也是慈濟世界的源頭活水。(攝影:林昭雄)
臺灣花蓮的靜思精舍,是慈濟的發祥地,上人心繫全球,也經常提到:面對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
2025年1月7日,美國洛杉磯爆發林火災情。由於氣候乾燥,加上聖塔安娜焚風的影響,致使火勢快速蔓延。至29日為止,已有二十八人喪生,八萬多人被迫撤離,超過一萬五千棟房屋毀損,預計損失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
災難中的庇護與援助
山林大火延燒時,從新聞畫面看到災情極其慘重,慈濟人迅速動員,於災難初期便成立法親關懷安置中心,提供庇護與援助,包括福慧隔屏及福慧床,並立即準備熱食,關懷受災的法親。
美國加州洛杉磯伊頓山火(Eaton Fire)在山區持續延燒的景象。(攝影:黃治華)
今年八十一歲的孫以功師姊住在半山腰,她一打開門,就看到山上濃煙瀰漫。1月8日凌晨,警察就上門要求他們撤離,她與先生帶著兩隻狗開車下山。當他們抵達停車場時,發現已有許多車輛停在那裡,因此他們只得克難地在車內休息了一個晚上。隔天早上,他們決定回家看看,幸好家中並未遭到大火摧毀。慈濟人得知消息後,也立即前往關懷。
即使家屋未被焚毀,挾著火勢的熱風依然對房屋和樹木造成巨大的破壞。洛杉磯縣設立了兩個災難復原中心,為災民提供各項資源。慈濟人也同時前往了解災情,進而發現這些資源災難中心,僅提供登記和受災情況了解,並不進行現值卡或提供任何物資,因此上人非常心繫這場災情。
孫以功師姊(右二)和丈夫住在阿凱迪亞市北區的半山腰,愛滿地聯絡處負責人陳健(右一)與志工們前來慰問,讓他們深受感動。(攝影:駱淑麗)
上人曾說,這一波災情需要緊急的付出。資源災難中心僅提供登記服務,但這並不意味著慈濟援助工作就此結束;大家必須達成共識,討論如何進行物資發放,並決定具體的賑災行動。
1月18日,慈濟在較為接近災區的兩個聯絡處──愛滿地聯絡處和西洛杉磯聯絡處,開始進行物資發放。除了確認災民資料,最重要的是膚慰災民,給予他們心靈上的慰藉。
災後的心靈支持
從1月18、22、25和26日,西洛杉磯聯絡處和愛滿地聯絡處共發放了六百九十六戶。凱薩資源服務處截至二十九日發放了五百七十九戶,總共發放了一千兩百七十五戶,總金額達一百三十多萬美元,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災民,並為他們帶來實質的支持。
為協助洛杉磯山火受災民眾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慈濟美國總會於1月18日舉行首梯賑災物資發放。志工協助受災鄉親領取需要的物資。(攝影:Jaime Puerta)
吳如真師姊(法號慈緣)分享,她是在1981年1月7日搬入這間屋子,四十四年後家被燒毀,但她依然如常地前往聯絡處執行勤務。由於前些日子她住在女兒家,當女兒告知她的屋子遭遇火災時,她並未過多在意,仍繼續投入慈濟事與法親關懷等事務。
直到1月24日她才回到自己家中查看情況,並於26日哽咽地與上人分享這一切;畢竟住了四十四年的家,現在家全毀了,然而,她很快轉念,做該做的事,馬上為災區去投入、去付出。在這過程中,還有一件讓她特別感動的事──她看到朋友贈予的佛像竟毫髮無損,依舊站立在那裡,覺得非常殊勝,也讓她充滿希望,決心要重新站起來,並且希望能接引更多的人間菩薩加入慈濟,共同成就慈濟事業。
為幫助受災的居民,美國總會慈濟志工關懷災民並發放現值卡與環保毛毯。吳如真師姊(前左一)給予災民溫暖擁抱。(攝影:駱淑麗)
另外一位案主,名叫約翰,他和太太芭芭拉,於1月22日來到西洛杉磯聯絡處領現值卡。隔天,約翰抱著一尊小沙彌來到聯絡處,他告訴慈濟志工,自己的房屋全毀,只剩下這尊小沙彌能夠安撫他們的心,陪著他們迎向未來的陽光。約翰說:「你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給人希望和靈感,所以我們的信念會依然堅定的。」
凝聚愛心共同應對災難
不僅僅是全美,相信臺灣以及全球各地,如馬來西亞、尼泊爾、印度、澳洲、印尼等多個國家,大家都是以虔誠的祈禱來募心募愛。
災難時刻,慈濟北加州分會的志工響應美國總會發起的「馳援洛杉磯縣世紀山火」募心募愛行動,走上街頭募款募心,為受災民眾送上援助與關懷。(攝影:陳柏翰)
有一天,一位八十歲的老奶奶來到我們的辦公室,她興奮地告訴慈濟基金會的同仁,她要為山林大火捐款。儘管這位老菩薩不會開車,也不熟悉路線,但為了能夠盡一分綿薄之力,她研究了一班每小時才一次的公車時刻表。
第一天,她走錯了路,找不到目的地;第二天,她依然堅持再來。我們估算她等車、搭車再走路的時間,大約需要兩個小時。終於,第三天她找到了辦公室,感到非常地歡喜。除了捐款,她還希望將自己曾經參加過慈濟的志工服還回來。當然,我們也鼓勵她繼續投入,我們要不斷菩薩招生,一起攜手共善。老菩薩欣然同意,也希望她的捐款支票,還有志工服要跟上人法相拍一張照片。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可愛菩薩身影。
慈少參與街頭募款,高大正師兄鼓勵大家,不論金額多少,重點是啟發善念,在人心中種下愛的種子。(攝影:葉晉宏)
而鳳凰城聯絡處也有不少慈少參與街頭募款,雖然在信用卡普及的時代,現金募款變得有些困難,但高大正師兄總是安慰年輕志工,出來募款並不在意捐款的金額,因為每一次的募款都是在啟發路人內心的善念與愛心,這是一種無形的善行,就像是在心中種下善的種子,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上人在1月22日的開示中也提到,他其實很不忍心大家在寒冬的風雪中走上街頭,所以上人殷切叮嚀,可以透過其他方法來募心募愛。此外,全球的慈濟志工也都積極參與其中,帶動各地多所人文學校,並在街頭進行募款活動。
共同付出,展現愛與力量
夕陽餘暉中染上溫暖色彩,正如人生苦樂交織,唯有行善,才能讓內心充滿幸福與光明。願善念遍灑人間,步步精進,讓世界更平安。(攝影:周幸弘)
1月26日,上人開示:「時常都說美國是天堂,其實天堂也在無常中。人間本無常,有的人生活享受如天堂,但在人間生活,也是樂中有苦,苦中作樂,這叫做苦樂參半。常聽人說,行善就是內心快樂之本,只要你去做好事,總是回報自己最好的是快樂。」
「感恩菩薩,大家的幸福,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幸福』,能幫助人的人就是有福,雖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是有福的人。師父雖然在臺灣,心都跟大家在一起,現在普天之下,有災難的地方很多,但願提倡人人,善念若勝過惡念,普天下就會平安。所以善道業,我們要更精進,這一條道路不能怠慢,要起步走。」
上人呼籲眾人匯聚福氣,雖然美國慈濟人較臺灣少,但善心不減,並在災難中展現集體的愛與力量。(攝影:楊淑萍)
上人不斷呼籲大家共同來造福,福氣才能匯聚在一起。雖然臺灣有很多慈濟人,而在美國,慈濟人相對較少;然而,最近的災難讓更多善人聚集,共同來付出,展現集體的愛與力量。
(整理自2025年1月31日志工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