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釋德傑
整理.張香花、郭秋佩、黃于倫、黃楨琇、王芳如、黃淑真、編輯組
疫情趨緩,各地陸續恢復冬令圍爐與物資發放,為感恩戶送上溫暖與關懷。(攝影:鄭春金)
這段期間,無論在臺灣或海外,都發生許多天災人禍,致人心不安。儘管如此,各地的慈濟菩薩依然堅守崗位,如常地付出。
面對災難的深刻反思
上人提醒我們,「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我們可以透過數據了解每一次災難的嚴重程度,但內心要真正提起「警世的覺悟」,並不容易;關鍵在於我們能夠「覺」到多少?而這分覺悟的深淺,全憑個人內心如何體會。
警世的覺悟,唯有內心真正點亮智慧之燈,才能看清無常,珍惜當下。(攝影:周幸弘)
佛典中,有一則關於央掘魔羅的故事:
古印度的波斯匿王某夜在睡夢中驚醒,發現掛在房間的弓箭閃閃發光。丞相察覺全舍衛城的兵器皆然,認為這與他剛出生的兒子有關,並預言這孩子將成為萬惡不赦的殺人魔。但國王卻勸丞相好好教養孩子,並為孩子取名「無惱」,希望他能成為不傷害他人的人。
幾年後,無惱成長為孝順有禮,並精通武藝的青年。然而,教他學武的師父因嫉妒其天賦,要求他必須殺一千人才能畢業,並以傳授能使病人恢復,死者復活的技能來誘惑他。無惱最初不願接受,但終被說服,他先殺惡人,後來無差別屠殺,使百姓聞之喪膽,稱他為「央掘魔羅」,意思就是「手指項鍊」,因為他會將死者的手指砍下,串成項鍊掛在脖子上。
枯樹孤立無依,如同央掘魔羅迷失本心,從純善走向殺戮。(攝影:陳清旺)
當央掘魔羅殺到第九百九十九人後,母親前來尋他。為了完成最後的殺戮,他竟動了弒母的念頭。這時,佛陀感應到此事,親赴央掘魔羅所在的森林加以阻止。央掘魔羅見到佛陀,轉而想殺佛陀,但不論他如何追趕,都追不上佛陀的腳步。
當他呼叫佛陀停下時,佛陀平靜地轉過身說:「年輕人,我早已經停了,是你還沒有停了傷人的念頭、停了一切的欲望、停了對所有人事物的依戀。我停了造業的因,因此我停止了一切的起心動念,而你卻還沒有停,你繼續殺人,這些行為導致你不斷的製造重業。」
佛陀的話,深深震撼了央掘魔羅,他放下屠刀,向佛陀頂禮,懺悔皈依,並請求剃度出家。波斯匿王原本率軍要捉拿央掘魔羅,得知他已皈依後震驚不已,並欲為他建一個修行道場,但央掘魔羅堅持隨佛陀修行,過簡樸生活,誓願修善不再造惡,最終修成阿羅漢果。
央掘魔羅的過往罪業隨風而逝,他放下屠刀,皈依佛陀,生命迎來重生與覺悟。(攝影:謝佳成)
央掘魔羅本性原是清淨的,卻因接觸到不善的知識,內心逐漸受到汙染,一念偏差,便讓人犯下如此大錯。這段故事說明環境與正知正見有多麼的重要。
每人每日升起的無數念頭中,貪、瞋、癡、慢、疑一直都在我們的念頭裡流轉,甚至在與不同的人事物互動中,細微的、不經意地起心動念,自己往往都未能察覺。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聞法,並在善的團體中薰習,培養我們的覺察力,守護好自己的心念。
清淨的心念,在善法的滋養下綻放,唯有時時覺察、守護內心,才能遠離貪、瞋、癡、慢、疑,保持智慧與清明。(攝影:李彥緰)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說法,目的在救拔眾生解脫苦難,然而我們身處五濁惡世中,眾生因無明衍生煩惱,導致人間濁氣深重,以致四大不調,災難頻繁。正如近期美國加州洛杉磯遭逢數十年來最猛烈的山林大火,由於天候乾燥,再加上聖塔安娜焚風的助長,林火蔓延得非常快速。
目前,這場森林大火已造成十幾個人不幸往生,數十萬人被迫撤離,無家可歸,上萬棟房子化為灰燼,災情十分慘重。幸好當地慈濟人迅速動員,不僅提供熱食,同時啟動募心募愛,並在當地提供許多援助,成為政府的後盾,幫助災民度過難關。
慈濟美國愛滿地聯絡處志工自2025年1月8日起,開始關懷因山火停電受影響的志工與會眾,迅速啟動熱食送餐服務。(攝影:駱淑麗)
淨化人心,救濟人間
上人開示:當臺灣正準備歡喜過年的時候,世界各地卻有許多地方正遭受地震、風雪、乾旱、大火,或是水災的肆虐,眾生的苦難沒有片刻歇止。此時災難多、受苦難人多,需要集結更多有志一同的人間菩薩,能夠遍布至世界各地,才有足夠的力量救苦救難。
要如何滅災呢?首先要滅除心火,進而滅除有形的火根;而這一切最終回歸到我們這一念心。「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源自人心因「起惑」而「造業」,所以我們就要再從「心」來淨化。幾十年前,上人就慈示,救世要從救心開始,人心不救,世間一定會亂!所以要淨化人心,就一定要投入人間事。
早期台灣生活清寒,委員們以誠懇心發願,堅定跟隨上人,從慈善起步,走入人群,關懷苦難,警惕自我。(圖片來源:花蓮本會提供)
人間事很多,苦難也很多。早期台灣社會普遍生活清寒,當時的委員雖然書讀的不多,卻憑藉一顆誠懇的心,發心立願,秉持誠正信實,心志堅定地跟隨上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要接近眾生的苦難,慈濟從慈善開始,走入人群,膚慰苦難眾生,志工們更能夠見苦知福,警惕自我,不讓慾念無限擴大。
天災不斷,就算遠在數百、數萬公里之外的天災,都仍在同一個地球上,彼此都是息息相關的,這提醒我們必須加快淨化人心的腳步。
上人告訴我們,救災應以最單純的心來投入,守住本分,做好該做的事。在個人層面上,不只要虔誠祈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虔誠守戒,要凝聚大家的這分善念,才能招來吉祥,並讓社會、世界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以純淨的心投入救災,守住本分,做好當下的事,並從日常守戒與祈禱中凝聚善念,讓世界朝向更好的未來。(攝影:張靖瀅)
(整理自2025年1月15日志工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