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日常】眾生歡喜 佛就歡喜

0觀看次
A- A+

文.釋德澡

精舍大寮師父依「三德六味」烹調飲食,以供養諸佛聖賢菩薩及未來佛。(攝影/陳靜惠)

《佛前大供儀軌》中敘述,「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隨願皆飽滿,令今施者得,無量波羅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在當中讀出「供養一切眾生」的慈悲等觀。

儀軌中的「三德六味」,清淨、柔軟、如法為「三德」,而「六味」則為淡、鹹、辛、酸、甘、苦。精舍的大寮師父也都以此為依歸來烹調飲食,以供養諸佛聖賢菩薩及未來佛。

除夕至初五連續六天備辦供菜供養佛法僧三寶,是精舍近一甲子以來不變的禮儀。(攝影/呂瑞源)

每年從除夕起到年初五,精舍連續六天都會備辦供菜供養佛法僧三寶,這是精舍近一甲子以來不變的禮儀。除夕至年初二配合大午供,需準備十二道供菜;年初三至初五,則備六道。不論是十二道或是六道供菜,精舍常住眾總是依上人教誡,以最虔誠、最真誠、最尊重、最恭敬的心來「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

近一甲子如一日,精舍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同樣會備六道供菜,於午供時供養諸佛聖賢菩薩。而每月的發放日,則是十二道,月月不斷,年年持續,虔誠的心也是年年、月月不變。

飯頭師父事務繁忙,常號召精舍豪傑齊心付出,共同準備供菜。(攝影/釋德澡)

元月二十八日剛好是除夕,至二月二日年初五,這六天當中,德法師父與德源師父輪到飯頭工作。而源師父最是幸福,很有福報,初一至初五,全部由他承擔供菜的任務。

德源師父負責初一到初五的供菜,要準備很多食材,天天變化菜色,可說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攝影/釋德澡)

十二道供菜,要準備這麼多的食材,更期望能天天以不同菜色來供養諸佛菩薩,如豆料、蔬菜、根莖類、堅果類等,樣樣俱全,還強調有紅、有白、有黑、有綠、有黃、有紫等色系,以增加協調與美感,因此師父們常常要絞盡腦汁,費盡心思。

由於飯頭師父還有諸多事項忙碌,經常要招兵買馬,號召精舍豪傑來付出。平常廣結善緣的源師父表示,「大家都很發心,當不請之師,像映師父、淯師父等不請自來,圓滿了這幸福的任務。」大家以虔誠心和歡喜心供佛,相信眾生歡喜,佛就歡喜。

為了每日變化供菜,師父們精心搭配紅、白、黑、綠、黃、紫等色系,展現協調與美感。(攝影/釋德淯)

映師父除了發心,還多了一層用心與細心,他會在前一天先行試煮並事先構思排法,由於他的「多用心」及巧思,總是讓人眼睛一亮,讚歎聲不絕,「好美喔!」「好有創意喔!」「好莊嚴喔!」而淯師父十一年來的用心與不斷成長,所得的都是佳作。他覺得每一動作都要屏氣凝神,「要專注於當下,用心於當下,才能不受周圍的聲音影響。」師父們的巧思,不只是讓食材化為藝術,也增添了慈濟的人文之美。

淯師父(左)十一年來的用心與不斷成長,所得的都是佳作,讓食材化為藝術,也增添了慈濟的人文之美。(攝影/釋德澡)

每碗供菜各有特色與造型,人人發揮巧思,如紅白蘿蔔排成一朵紅白相間的玫瑰花,或紅或白,「哇!也能這樣的排法,超有創意。」人人讚不絕口。此外,香菇也能化為一朵黑玫瑰,黃椒、紅椒也成了美麗的花朵,白花椰、綠花椰......人人創作,百花齊放。

每碗供菜皆精心巧製,香菇也能化為一朵黑玫瑰,展現獨特造型與巧思。(攝影/釋德澡)

我是「插花班」,來學習的,已經很久沒有參與飯頭工作的我,對排供菜的思惟逐漸生疏。雖然有點陌生感,但我抱著喜樂、虔誠、清淨的心來學習,做中學,學中覺,希望將一點一滴的記憶再找回來。感恩有這六天的因緣,喚醒沉封的記憶,希望以供菜虔誠供養諸佛的鮮明記憶,能一直存放在八識田中,帶到來生來世。

為了準備供菜,映師父(左)會在前一天先行試煮並事先構思排法,由於他的「多用心」及巧思,總是讓人眼睛一亮,讚歎聲不絕;澡師父(右)懷喜樂虔誠之心學習,願供菜記憶永存八識田,延續來生。(攝影/釋德遠)

歡喜心是一帖良方,而虔誠心就是無上的法。恭敬、尊重、讚歎佛法僧三寶是一種法,以虔誠的心來排供菜也是一種法的供養。不論初學或是經驗豐富者,只要以一顆歡喜、清淨、恭敬的心來承擔,相信諸佛看到大家的用心付出,必定歡喜,而未來佛看了、品嚐到了,也是同樣歡喜、法喜滿滿。

以虔誠心排供菜,無論初學或熟練,只要懷抱歡喜、清淨、恭敬之心來承擔,諸佛必定歡喜,未來佛亦能感受這分法喜滿滿的用心。(攝影/釋德澡、德淯、德惟)

(成稿於2025年2月2日)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