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之「恩」.緬懷(下)

0觀看次
A- A+

文.慈暘

早上八點聯絡到貞岑,她說您的病情不妙,醫生已決定為您拔管送入心蓮病房,聞此噩耗,我不禁潸然淚下,深知大事已矣!拔了管不就等於放棄了您?

我好難過!好難過!淚水不聽使喚的奪眶而出,僅存的一線希望就這樣成了泡影,我好無主,好徬徨,好害怕您就要消失在我們眼前,有誰能喚回您呀?

我只能往大殿祈求慈悲的佛陀加持力!讓您有奇蹟!如果您的塵緣真已了,祈願能蒙佛威力消除您的苦痛,令您輕安自在!得大智慧!

敬愛的您,安詳圓寂了!走的如此瀟灑自在,沒帶給任何人煩惱負擔,您一向就是如此簡單、不計較,有著不願麻煩人的脾氣。上人說您一生為人處世就是如此清清淡淡,沒有特別的濃稠愛好,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水能就容器之方圓,水晶瑩剔透無雜染,我當學習您人事上的處理能清淡如水,圓融貫通;我當敬仰您人品是如此地清淨無染著。

上人與您四十年的師徒之緣是多麼的殊勝,儘管上人說:「生死是自然法則,人生來來去去,但這必然的分段生死卻是帶給人無限的惆悵與難捨。」當您將移靈回精舍巡禮時,上人不發一語落寞的倚門守候。您近侍師側四十寒暑留給上人多少的牽掛與思念,上人那失去愛徒的錐心之痛豈可言喻,面對上人那布滿哀愁的容顏,無助的眼神倍極悲淒,令人心有戚戚焉;當時上人悲苦縈懷似有話語,我卻低頭迴避不忍正眼相顧。而今我懊惱當時那麼吝於擔當,使上人欲言又止,獨自承受離別之苦,令我深感愧疚,難以忘懷。

在精舍我看到常住師父法親情誼的厚篤,對您的悄然離世,人人心情凝重,萬般不捨,多少人用筆、用口、字字、聲聲懷念您那和藹而親切的人品,並虔誠念佛祝福、拜願,祝禱您乘願再回靜思精舍。

當您移靈回家時,痛失親人的哀傷氛圍籠罩整個精舍,人人瞻仰親和的您無不悲痛萬分,德融師父為您向來者一一致答謝禮,德慈師父代替您向上人行三叩首的拜別儀式以禮謝師恩。在精舍我看到叢林裡,超越世俗情愛的法親情誼是如此的誠懇可貴,至真至善的真情可鑑天地,可泣鬼神,那時的我已顧不得上人在旁測,忍不住地抽泣成聲。

當您的車子駛離精舍,上人仍佇立在迴廊上,翹首目送您的遠去,許久許久,其悲悽的慈容,著實令人不忍相顧。

上人以「平淡的一生」,註解您終其一生堪稱老實修行,是為真修行者。讚揚您四十年的修行歲月,生活在平靜中度過;道業在平淡中增長,這分平靜與平淡,是來自日常衣食住行中,守住本分與規矩並讚嘆您能隨境而安,所以時時展現出無所求的輕安;在生命最後一刻的來臨也不執著於色身,安然而逝!

是的,敬愛的您已然安詳圓寂,但留給眾人非常豐富的遺產,感恩您終其一生的示現教導,誠如上人所言:您給人的印象就是清淨、沒有煩惱。您永遠在上人身邊微微笑著,不曾離開。

您不曾離開,在雪地裡,我看到您在堆雪人。

您不曾離開,在訪視個案中,有您的指導。

您不曾離開,在雨中,您愛聆聽雨打芭蕉。

您不曾離開,在艷陽下,您帶著斗笠微笑。

您不曾離開,在言談中,有您寓教育於風趣的話語。

您不曾離開,我看到圓圓如滿月的您,向我招手,笑得一臉燦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