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人才的養成秘訣

0觀看次
A- A+

文.鄧如玉

高雄線上讀書會窗口呂美雲老師,以班級經營的方式帶領讀書會,營造活潑的學習氛圍,並透過讚美與肯定,凝聚團隊向心力。(攝影:周幸弘)

培養出可隨時上線的作業團隊,無需事前會議,時間一到,各就各位,多功能整合為一。高雄線上讀書會的呂美雲老師如同火車頭般,方向對準,帶領跨區、跨國,超過五百多人的多功能團隊,一心一志,協力前行。

「傳法髓、續人才」是高雄線上讀書會的願力行。科技傳法最大的災情莫過於網路斷線,當YouTube(簡稱:YT)平台發生連線中斷時,跨區、跨國的口譯還能進行下去嗎?恐怕是不行了。

有一次,讀書會透過「閱上雲端」FB粉絲專頁直播後,收到各地回饋訊息得知,原本預定以五種語言口譯進行的線上讀書會,在YT斷線二十多分鐘後,都及時切換至FB或ZOOM平台,順利完成同步口譯。要不是有養兵千日,又如何能做到這樣的即戰力。

《閱上雲端》紀錄了高雄線上讀書會十年成果,展現團隊精進力與軟實力。(攝影:王翠雲)

續人才的成果,看得見嗎?正如教育無法立竿見影,所幸高雄線上讀書會已成立超過十個年頭,人才培養有跡可循,棒棒接力。雖有一本《閱上雲端》紀錄十年有成的高雄線上讀書會專書,仍不足以道盡團隊的精進力和軟實力,因為與此同時,新的感動故事和多元人才的持續加入,正在全球雲端觸及的每個角落鮮活地醞釀、成長與茁壯。

以2024年的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為例,呂美雲老師運用各種平台培養人才的多元實力,想方設法地串連起好因緣。這次典禮的司儀團隊共有8人,蔡璧娟和林俞如擔綱主持人,資深司儀丁雪玉陪伴指導,其他成員則負責唱名頒獎。這些並非一蹴可幾,高雄線上讀書會透過跨區、跨國40人的導讀團隊,目前高雄區已培養出12位司儀團隊成員。

2024年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上,高雄線上讀書會團隊以三好三願與真情的帶動,凝聚千人響應「1013一人一善」。(圖片來源 : 慈善新聞網)

想方設法排除萬難的,還有對新芽學子、家長和教師們的募心募愛,這對時間緊湊的頒獎典禮而言,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團隊卻能年年達陣。這一切源自「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的三好三願,並在團隊真情的帶動下,自然而然凝聚千人響應「1013一人一善」;學子們寫下的心願祝福卡,也成為一顆顆的善種子。這股影響力,正是布善種子、遍功德田的具體實踐,人人參與,個個成就,恆持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無獨有偶,人醫會的葉添浩醫師也是這樣一位有心人。雖然他常薰法香,也聽過許多人的導讀分享,但經常聽過就忘記。然而,自2020年在上人座前立下誓願後,他開啟了人醫會週日晚間的品書會,憑藉著不間斷的願力,即使外出也會在車上連線,與大家共修品書。從一開始自己帶領品書、分享生活心得,如今已菩提成林,多位醫師、藥師們都能彼此分享如何在與病患互動中善用佛法,轉煩惱為菩提,真正做到佛法生活化,更有患者因此認識佛法,進而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葉添浩醫師開啟了人醫會週日晚間的品書會,如今菩提成林,多位醫師、藥師們都能彼此分享如何在與病患互動中善用佛法,真正做到佛法生活化。(攝影:林志哲)

葉添浩醫師和呂美雲老師擁有同樣的溫暖,用至誠的真心陪伴和接引,積極鼓勵每位參與成員都能一起把握因緣,共同成就美善事。心寬念純,直心即道心,將複雜的事簡單做,恆持一念善心、把握因緣,就能啟動連綿不絕的善循環。透過讀書聞法,守護慧命,做好慈濟事,就是正法住世永存。

(2025年1月2日 高雄溫馨座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