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之「恩」.心光深影說從前(上)

0觀看次
A- A+

整理.慈烘、廖素梅、沈明霞、蕭芳芬、蔡嘉琪、葉時熠
   楊芳嬌、于玉霞、江桂雲、慈耀、陳玉梅、陳佳惠、林季珊

談起德恩師父的往生,師兄姊有很多的不捨及想對他說的話……

怡謹柔聲典範長存│文.黎逢時

「上人,我回來了。」今年初夏(二OO三年)有次在精舍開會,適逢德恩師父從外面回來,見他怡謹恭敬的向上人稟報著。

頓時,內心撼動不已……

恩師父跟隨上人四十年,是隨侍上人起居作息最貼身的出家弟子。每次外出返回精舍,猶能怡順謹慎、和悅柔聲的向上人稟報。身為在家弟子的我,當時真的感動得熱淚盈眶。其恭謹的舉止,讓我永銘在心,也是我學習的典範。

我因打佛七的因緣,踏入慈濟世界。初識恩師父,感覺他是位常帶微笑、沉默寡言、靜靜的做本分事,以同理心、同等心待人的好師父。後來,有機緣隨師,才發現恩師父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上人每次行腳,隨師的兩部巴士,在每站出發前,處事細膩的恩師父,總會把隨師的師兄姊的座位排定得很妥當,萬無一失。而且每一處行程都能鉅細靡遺,確切的聯絡與安排。有如一位「零缺點」的品質管理大師,永遠掌理著最佳品質狀況。

六月底驚聞恩師父法體欠安,北區慈誠隊隨即邀請全體師兄們,在各類勤務或聚會共修的場合,請大家虔誠的祈禱為恩師父祝福,期望恩師父早日康復,繼續擔當上人的大護法。

七月五日上午,接獲恩師父辭世圓寂的消息,師兄們心中皆難掩悲痛,萬分不捨。大家虔敬的念佛,化悲痛為祝福,祝福恩師父帶著健康的身體乘願再來,在慈濟的菩薩道上我們相約再見。

失去一位知音│文.靜瑛

二十年來,德恩師父給我的是一分關心和愛護。

每次回精舍,總要先找到恩師父,他輕輕的一句:「靜瑛,你好嗎?」溫暖了我的心頭。尤其在我生病的那一段日子,「靜瑛,你身體按怎?要保重哦!」一直交代我要顧好身體,真的是很愛護我。

每當我遇到挫折時,他聽我哭訴後總說:「哭過了,就放下!一切都沒有事情,不要想得太多!把心情放開。」

恩師父,您喜悅的微笑及慈悲的關懷將常駐我心。

切寸菜│文.林智慧

記得印公導師八十四歲的壽誕,由北區幾位師姊回精舍掌廚,我擬好菜單交給德恩師父。恩師父也要煮一道拿手菜──菠菜白水煮後,捲高麗菜,再淋上薑末。清清淡淡的一道菜,但我從他身上學到與人共事的藝術。恩師父說:「每一道菜都要切寸菜,寸菜吃時嘴巴張開的剛剛好。」從此我學到切寸菜,吃的風範──切寸菜,這的確有它的學問,也是修行。

受了委屈向恩師父訴苦,他的回答充滿上人的法味:「來世間就是要修行,人人都有習性,所以更要藉事練心。修行路上受點委屈才會進步」。如此淺顯、生活化、沒有深奧難懂的道理,卻非常實用。

恩師父豁達、活潑、內斂,有時也會棒喝:「如果這樣,事情就會做錯,造成別人很多的麻煩。為什麼我們不去做好呢?」

風清雲淡│文.陳美羿

有一次,隨師到台南分會。上人開示結束後隨即啟程到台中。我因被當地一位師姊攔下來講話而被「放鴿子」。幸好有師兄要去台中,就搭他的車趕上去。途中我趕緊打電話向德恩師父報告。到台中,趕快找恩師父報到:「對不起!回來了。」恩師父笑笑地說:「好好!回來就好。」雲淡風清,讓人好感恩。

有一次,鄭李實先師姊回來,她向上人說:「回來晚了,沒見恩師父最後一面。」上人說:「我沒感覺他不在了呀!他很有福報,躺在醫學院冷氣房裡。」上人的談話,讓我想起蔣經國先生過世時,上人說:「好羨慕他啊!」日理萬機,備極辛勞的上人,居然「羨慕」起往生者。想到這裡,不禁眼淚奪眶而出。

上人又說:「他會快去快回,不要為他流眼淚。小孩出生後愛哭,就是前世的親人不捨,一直為他啼哭。愛哭的小孩,比較不得人疼。所以不要為他哭。」

上人面臨「喪子之痛」,還要安慰他人。如此的師徒,如此的風範,叫人不流淚也難。

正信│文.慈正

以前上班的同事,有一位是我的會員。她在家中設了佛堂。她的師兄每天傍晚都到佛堂禮拜《普門品》。可是,每次拜到一半他就全身顫抖,好像乩童要起乩。她得知後很高興,同事們也齊表讚歎,一致認為是佛菩薩顯靈在他身上。

惟獨我持不同看法,對她說,上人曾經開示:「佛菩薩有三十二莊嚴法相,又名如來──來去自如。倒是妳家師兄唸佛狀況,令人擔心!妳回去後,一定要告訴他拜經時要心起正念,才不會招魔入侵。」

同事聽後很不高興。自此,即存有心結,拒絕往來,我也感到很挫折。回精舍時就此事請教德恩師父,恩師父肯定我的想法,我帶著信心回到了台北。

我請其他同事帶這位同事去親近正信的佛教,他們曾經去淨空法師的華藏精舍請益,得到同樣的答案。自此之後,彼此的誤會終於冰釋。

不僅如此,這位同事反倒成為我的幕後!

做一些來囤│文.張秋芳

十幾年前,記得有一個個案,案主駝背患肝病,案妻腳跛殘障,案女就讀國中。但因還有一間租來的店面,可以維生,評估後不合濟助條件。

我覺得案主這樣已很可憐,為什麼不幫助他?當時德恩師父正好隨師在台北,就當面請教他,恩師父說明了不通過的緣故。當時我就很佩服他,覺得一位修行人能將事情看清楚,而不像我,只做片面考量。

我曾聽到恩師父對一位資深師姊說:「你身體勇勇要做哦!做一些來囤;不然老了,身體不堪使用,就來不及了!」我因此體會到人生無常,可以做就趕緊認真做。

要自雕│文.廖嬌娥

德恩師父很關心子寬(我的兒子),見到我總是問:「最近按怎?孩子好嗎?」

我回他說:「還不錯。但是我無明一起,控制不了的時候,恩師父,您一定要拿鋤頭棒喝,讓我開悟。」

「你自己要自雕啊!」他笑呵呵地說。

像供佛一般│文.靜緣

德恩師父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對上人的恭敬心。

上人的飲食都是由恩師父準備,他恭呈餐點給上人時,都是舉案齊眉,像供佛一樣。

這是我二十八年前回精舍看到的。他服侍上人四十年了,天天如此,這是很難得的。

回歸清淨│文.文素珍

很多年前,每次上人行腳至台北時都由我接送,因為如此,常有機會與隨師的德恩師父談天。

有一次,上人抽空至重慶南路買書,我與留在車上陪我的恩師父,利用空檔去買冰淇淋來吃,至今仍忘不了恩師父臉上開心的笑容。雖然一支冰淇淋的價格並不貴,但上人自律甚嚴,對弟子要求嚴格,所以常住師父不容易吃到。如今回憶起這段往事,那種甜爽沁涼、緊張興奮的滑稽模樣,異發顯明。

當得知恩師父肝指數過高時,我曾拿錢請恩師父多買些營養品來補充體力,恩師父說:「不用啦,我在精舍什麼東西都有,不用特別再買!」

於是將錢退給我。儉樸的精神徹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連在生病時還是過著簡單的生活,他並不因自己身體病痛,而想獲得不同的特別照顧。

從恩師父身上,看到了修行生活可以很快樂也可以很自在,生命不是那麼的嚴肅,更不是一種沈重。繁忙的慈濟會務中,如何將心念時時回歸到清淨簡單的境界,而不在人我是非中打轉綑縛自己,我的心中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