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亻凡
浮生若夢,虛幻的人生果真是相對的存在,有喜有悲,有笑有淚,有分有離。德恩師父認為,這樣相對的人生是「相映成趣」的,這就是菩薩遊戲人間吧!恩師父總是以如此開朗的心境在看待人間世事。
夜已深,書不盡言,歇筆之前,附錄恩師父曾送我的一篇手稿,將這份手稿轉成電子檔如下,這是恩師父於七十二年間隨師行的紀錄,字裡行間流露對上人、對慈濟的真情:
隨師行腳見聞記
寒暑代謝,時光如白駒過隙,今又是歲暮天寒之際,回顧這幾年來,上人為了要籌建慈濟綜合醫院所出的心血與精神,及不論烈日酷暑或天寒地凍,南來北往的奔勞,若無不畏艱難、愈挫愈勇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信心、耐力,克服萬重困難,是無法將這歷史性的慈濟救世事業,開拓出一條坦途的,所以慈濟事業若能永垂不朽,也絕非偶然的。
七十二年元月八日
細雨濛濛,陰霾不展的清晨,寒意顯得更濃,今天上人又要為慈濟綜合醫院破土籌備工作啟程台北、台中,隨行者還有德昭師、德彥師、我。由林瑛琚居士駕車接送,多位委員因要參加靜芬委員令慈的告別儀式,個個穿著團體服提早先到車站為上人送行。
火車在九點二十分準時出站,一路上窗外青山綠水如畫,東海岸的景色馳名遐邇,我卻無心欣賞,望一眼閉目養神的上人,那消瘦剛毅的慈容上流露出悲智雙運,慈護芸芸眾生的真摯之情。昨夜上人對常住眾弟子教誨之言,仍在耳際迴旋,心念閑思越覺騰沸,上人苦口婆心啟悟我等心源,我等豈能不銘心師長之恩德、而任歲月磋跎、荏苒一生嗎?
與達宏法師攝於香雲精舍(1983/11/06)
火車在十二點三十分進站,台北委員已在月台上恭候多時了,下火車後隨轉乘慈盟委員的轎車,由老三──靜緣駕駛直往三峽長壽山。長壽山創建人是一位德高望重、令人景仰的八十多歲長老,對慈濟盡力護持,聞言老人身體不適,所以探訪老人也是這次行程之一。直往長壽山的階梯環繞山腰級級而上,山路上個個氣喘如牛,唯有一向體弱多病又帶有心臟病的上人面不改色、勇往直前,對上人心志堅強、臨陣不懼的精神,令人望之項背。
當一行見到老人時,其正不顧身體欠安對來訪的信眾介紹慈濟,並邀約眾人本月十六日造訪本會、了解實況,老人對慈濟的擁護,是可見一斑了。辭別老人,一路上由於老三師姊對車子性能不太清楚,耽誤了不少時間,抵達台中達宏師父的香雲精舍,已是夜幕低垂的時候了,是晚在香雲精舍夜宿。
七十二年元月九日
昨夜就寢較晚,迷濛中醒來不覺已快六點了,達宏師父早已下單在廚房忙碌了,心裡好生自咎慚愧。晨餐畢,由台中委員王進發居士自駕轎車前來香雲精舍會合,一行八人共乘二部車子由上人與達宏師父領路直駛太平鄉精武新村華雨精舍,謁見師公。
在我們心目中,師公是一位慈祥和藹、睿智高超、達佛深理,是芸芸眾生智慧的燈塔,更是上人精神支柱。近日來師公因腸胃不適,原本孱弱的慈體更加虛弱,師公對慈濟建院工作,垂懷詢問,處處流露出關懷之情。上人遂報告師公,慈濟醫院破土要與冬令同日舉行,並請示請柬上法師排名順序的前後,言談中師公猶不忘關心上人身體的健康情形。
叩別師公順道前往洪太山委員處探病,再回香雲精舍午餐。下午二點左右,仍由王居士及老三師姊駕車往鹿港鎮拜訪同道。鹿港民風淳樸,部分街道、住宅,還保存著古老的形式,點綴著這年代久遠的城市。一行首先拜訪慈宏法師,適逢法師有事外出需二三天才會返回。聞師言:曾與慈宏法師在五十二年間在台北臨濟寺,添在三壇之下,接受具足戒,戒期中又同住一寮房,言談間志同道合,出戒場後各自回鄉自修,時光磋跎即逝,再重逢已過了二十個寒暑了。常言:善者心存慈悲、能聞善隨喜,對慈濟事業時時護持,給上人的精神灌注一股莫大的推動力。再次拜訪慈普寺真宏法師,法師也因赴清水法會道場而不在,由其高徒陪同參觀寺內陳設後,我們只好悵然返回台中。
七十二年元月十日
晨起眼望窗外,雖然天空仍是陰晦寒冷,但終於不再細雨紛飛。今天我們又要踏上歸程北上,召開委員會討論醫院破土及冬令那天的細節行儀。七點二十分向達宏師父告假上車,經高速公路,途中在湖口休息站停車休息片刻。
記得每次隨師南下北上,途經湖口總要在此停留片刻。行行復行行,終於在十點三十分抵達台北老大師姊住處,靜憪師姊此時也來到老大師姊處會合,並與李金蘭居士約好要在下午三點拜會聯合報陳董事長及周經理。(因陳董事長及周經理對本會建院之事,非常護持。)
上樓進入老大家大門,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中堂懸掛著耀眼的雙喜金字,一股喜氣洋洋的氣氛籠罩著整座屋子,原來老大師姊在四天前剛娶媳婦,一對新人正去蜜月旅行。中午在此用餐,這次輪到第一組和第二組掌廚,諸委員早已在廚房忙進忙出,眼看諸委員相見謙和、相處融洽,這能不說是一個菩薩的團體及愛心的大結合嗎?慈濟精神能夠遠播天下,實有賴諸委員的團結,筆者衷心祈望諸位個個都能追隨上人芳蹤、同行菩薩道,世世同為法侶,更望龍華三會有期。
下午一點三十分準時開會,會中上人言:這次破土典禮要與冬令同日舉行,到時會有上層長官及來賓蒞會觀禮,會員也會比往年增加,所以希望諸委員要整肅威儀,如法遵守規矩,行動要一致,個個須提出宗教徒的精神,為佛教爭光。又言,往年冬令救濟最傷腦筋的是會員、來賓的來回車票問題,所以會中推派靜暘、慈盟二位委員負責購買車票,並要諸委員合作提早將要來的會員名單統計出來,提前購票。因這次盛會會比往年忙碌,要請諸委員提早一週回本會幫忙。所以從現在起就要請諸位將家庭安排就緒,讓先生滿意、兒女滿足,這樣功德才會更加圓滿。
會後三點,如約前往聯合報大樓,李金蘭居士已在此等候多時。李金蘭居士是一位能言善道,能幹隨和又具備菩薩心腸的青年女傑,給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聞其言:陳董事長已回山上別墅休息,今天不會回報社,遂由李金蘭陪同上樓拜訪周總經理,誠懇邀請於二月五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蒞會參加破土典禮,並代為轉達陳董事長此意。
出聯合報大樓,一行人再往香光精舍,拜見真華法師,請示破土儀式細節,踏入精舍,知道法師有客,聞法師徒孫言:是演培法師,一行人不覺會心莞爾。話說昨天在台中華雨精舍聽師伯說演培法師要來謁見師公,卻因時間之誤,未能見到仰慕已久的佛門中大德,只嘆因緣未熟,不意能在此償願,歡喜之情,難於言表。
當上人請示真華法師,並出示請柬草案和真華法師研究時,法師也熱心關懷地參予意見,由於法師為續佛慧命在新加坡忙於弘法利生工作,難得回國一次,所以台中慈明寺聖印法師晚上專程設筵為法師洗塵,我們也就告辭離開香光精舍,驅車回三重靜銘師姊處,是晚在此安憩。
七十二年元月十一日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八日,也是本會台北分會發放救濟物品的日期,昨天上人即與諸委員約好早上九點在慧日講堂見面。
晨餐畢,一行提早從三重市出發,先去拜訪本會醫院籌備委員會委員,按路程順序先拜訪台大醫院曾副院長及杜副院長,後拜訪建築師高理事長,誠邀諸位代表本會籌建委員會出席參與破土典禮。
一行抵達慧日講堂已十一點多了,發放已快結束,部分照顧戶都已陸續回家。因我們已決定要乘坐一點二十分的火車回花蓮,所以上人僅對諸位委員簡短的開示幾句。為爭取時間,午餐在梅林素食餐廳進食,餐畢,隨驅車往火車站,上人並專程移駕造訪鐵路局陳經理,感謝其給予本會的方便,解決了多方的困難,並請陳經理繼續支持。
火車在一點二十分出站,諸位委員列隊在月台上為上人送行,個個臉上流露出依依之情。在火車上我思潮起伏,時間在於夢與非夢之間磋跎即逝,閉上眼都是昨天,萬緣塵境如過眼塵煙,而生命迅速,轉息即是來生,我們能不時時警惕、即時行善嗎?
火車在四點三十分抵達花蓮車站,結束了這四日難忘的行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