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懋
德恩師父,您五十三歲那一年,有一天來到我辦公室,我講了一個LKK的笑話。您聽後就問我:「你幾歲?」我說:「三十五歲。」您緊接著說:「我五十三歲。」我趕緊再說:「我五十三年次。」您也不服輸地說:「我三十五年次。」如此巧合,讓我倆相視大笑。然後您一本正經地說:「我不想活太長,活太長會造成別人的負擔。」五年之後,您真的走了,而且走得令人措手不及,留給我無限的懊惱。
東北遼寧賑災行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的東北遼寧賑災行,我深深地體會您對上人掛念之深。雖然我們遠在冰天雪地的大陸東北,您總是隨時跟我說上人目前在哪裡?在做什麼事?上人的行程您瞭如指掌,一連五天的行程裡,您的心沒有一刻離開過上人,懸掛之深,讓我感動不已。
回來之後,您寫下心得:「參與慈濟慈善工作三十年來,第一次跟隨大隊人員到大陸賑災。感恩上人給予此次的機會,親自體會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的感受,在遼寧路上,一望都是瘡痍滿目、滄海桑田。想想!比起大陸的生活,台灣的貧胞幸福多了。
上人開示:『慈濟是以愛為出發點,以誠為原動力,在心靈交會處做為落實點。』慈濟人秉承上人的教誨,以真誠無染的大愛和災民交集融合,在災民受盡寒霜的臉上找不到埋怨憂愁,當冰凍粗糙的雙手接過慈濟人雪中送炭的有限物資與愛心,個個臉上充滿感恩知足。
這趟遼寧之旅,雖然只有短短五天,那種感動,永銘我心。」
而當時與您同行,永銘我心的卻是您的智言笑語,以及和您溫馨相處的點滴。您說:「出家人處理事情的方式,及看事情的角度不能跟世俗人一樣。」這句話不僅帶我走出人事的困惑,也讓我懂得用更寬廣的心去任事接物。
參與遼寧的賑災發放(1995.11)
記得在我第一次,要前往遼寧勘災時,上人說:「你頭髮怎麼梳不整齊呢?」趕緊到大寮找您想辦法,您竟調侃我:「你去跟上人說,你不會紮辮子,要帶我去大陸幫你綁辮子!」
待我們一起前往遼寧發放時,我已出家圓頂了。但因為是圓頂後第一次剃頭,我還是找您想辦法,您說:「我來教你!」
還有在新賓縣,您與慈暘師姊陪我練習唸慰問信,當時我的壓力很大。您在一旁調皮地說:「我雖然很想唸,但你知道的嘛,我就是台灣國語……」有了您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安心許多。
照片的回憶
在遼寧蜿蜒的山路,您忽然指著遠山:「那白白的是雪嗎?」「沒錯!」隨後您即靜靜注視著白雪,不講一句話,我想您是怕下雪影響發放工作吧!我們利用發放空檔去玩雪,慈暘為我們拍下照片,黃錦益為我們錄下畫面。回來後,遼寧之行,慢慢被塵封在記憶中。
直到您要走的前一陣子,忽然來找我要看我們玩雪的照片,我說我們各有一份啊!您說您的找不到了,要我找出我的給您回味一下。不料,您一看,懷念不已,隨即拿走了。
當時,我心頭有一種不尋常的感覺,您忽然追憶起七、八年前的往事,並想珍藏這段美好的記憶。難道當時您就知道自己要走了嗎?您走後,再看到這些照片,叫我情何以堪。
記得有一次隨師至台東的鹿野,海外師兄姊們簇擁著上人,在涼亭的階梯上合照。其中一位師姊興奮地說:「好久沒和上人合照了哩!」我倆趕緊退到後面,您小聲地嘀咕:「我也二十幾年沒和上人合照!」我聽了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您隨師在側,怎麼可能都沒有合照呢?您走後,我從您留下的照片中搜尋,確實是沒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