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樹的回憶

0觀看次
A- A+

文.釋德怡

麵包樹在強風的襲擊下,遭到連根拔起。(攝影/釋德怡)

康芮颱風侵臺,靜思精舍內八成的樹木被吹倒,有的傾斜,有的被強風剖成兩半,還有的直接連根拔起......

還記得2010年興建主堂時,為了將鋼骨建材運入工地,知客室前一排南洋松因影響進出動線,梁昌枝師兄選定了兩株間距剛好容納連結車通行的位置,並向上人請示:為了讓車輛更有充裕的空間方便進出,是否把其中一棵樹移栽?上人看了看表示,既然不影響進出,將樹保留,樹枝稍作修剪即可。

事隔多年,2015年精舍整個園區施作排水工程。有了朝山步道後,此兩棵南洋松矗立在朝山步道的左右兩側,猶如山門前的兩株護法樹。這棵由上人親自保留下來的南洋樹,伴隨精舍度過了十多年歲月,但這次也無以倖免的「陣亡」了。

康芮颱風過境,朝山步道兩側的南洋松樹枝光禿。(攝影/釋德怡)

距離它不遠的一棵麵包樹,也在風災中被吹倒且連根拔起。上個月一日,宣師父傳來訊息問我:「你有精舍前資深麵包樹倒下來的相片嗎?我1982年來,它就這麼高了。很不捨近50年高齡的麵包樹連根拔起。唉!成住壞空。」

精舍共有三棵麵包樹,其果實煮熟後美味可口。每到夏令麵包樹的產季時,齋堂餐桌上經常可見麵包果以各種烹調方式出現,其中又以這棵在知客室前的麵包樹果實最大,產量也最多!

和師父回憶起1976年初到精舍時,每年冬令發放為感恩戶辦桌的情景,因為大寮空間狹小,大家就在這棵麵包樹下臨時搭設爐灶烹煮飯菜,讓感恩戶歲末圍爐。這臨時大寮的安排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1999年慈誠樓落成,一樓的大寮擁有足夠空間辦桌後,麵包樹下改為設桌或義診之用。

精舍共有三棵麵包樹,其果實煮熟後美味可口。(圖片來源/佛教慈濟基金會版權所有)

近幾年,麵包樹下在過年期間會被精心布置,充滿新年氣息,成為接引菩薩的好地方。

旻師父提起,早期他曾在這棵麵包樹下舉辦環保宣導說明會,當時樹上還掛著環保的海報。懋師父則回憶,他曾爬上去摘麵包果,因為用長竹竿挑果實,不小心被掉下來的麵包果砸中大拇指而受傷呢!

清修士靜崚見到麵包樹消失後,感到十分失落,因為以前相約時,總說:「麵包樹下集合!」連執勤的師兄也滿懷回憶,他們早晨打掃時,總能在樹下拾獲一片片大大的黃葉子,看著備感療癒。

靜思精舍環保講習,常住二眾坐在麵包樹下分享心得,個個笑開懷,感覺十分溫馨。(圖片來源/佛教慈濟基金會版權所有)

近日,一位師父在常住群組裡分享一張拍攝於1992年4月17日的老照片。照片中,大家圍坐在這棵麵包樹下,看著、聽著慈師父說故事,個個笑開懷,感覺好溫馨啊!

這棵麵包樹不僅供養了大眾,對資深師父來說,更承載著滿滿的美好回憶。曾經,它所在的一方天地,現在已成為一片平地,空蕩蕩的好不習慣。據說這棵麵包樹是上人親手栽種的,上人認為麵包樹可以提供來客遮蔭,且大大片的落葉只要撿一撿,環境很快就能恢復整潔。大家期盼著,希望不久後,在這片地方能再次見到重新矗立起的一棵麵包樹!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