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純霞
十月二十二日,慈濟莫三比克志工蔡岱霖及迪諾,帶著一群當地志工及目前在慈濟教育志業學習的學子,與上人溫馨座談。
◎跨越語言的橋樑
莫三比克的蔡岱霖師姊及同修傅迪諾師兄,帶領當地志工及慈濟教育志業的學生們與上人溫馨座談。(攝影/陳明清)
「翻譯耳機」是在座莫三比克志工共同的配備。全場的分享對話流利通暢,有了翻譯機及翻譯志工的語言穿梭,讓在場志工不時流露專注的表情及微秒差的笑聲,呈現出愛無國界的感動。
志工以英文向上人分享心得,這些心得透過蔡岱霖和宗教處同仁呂宗瀚翻譯成中文,讓上人理解志工的心意。而上人對每位志工的鼓勵則再譯成英文,給了志工無比的能量。
迪諾有感而發地說:「語言的關係,我要跟上人講話,是非常緊張的。緊張的原因,是因為擔心想講的話,透過翻譯是否能精準的傳達給上人。但無論如何,我還是要講!」
「慈濟在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地區留下愛的足跡。這些國家地區也有自己的語言,也同樣能跟上人對話。」迪諾相信,雖然語言不同,但愛無國界。透過翻譯,迪諾說:「我們也要用葡萄牙語翻譯上人的法。現在在場的年輕人,中文講得比我好。未來傳法一定傳得比我好,慈濟事做得比我更好。」這群年輕學子正積極學習華語,期待未來能與法脈的源頭「直接」互動與表達,也是慈濟在莫三比克未來的希望。
◎發心立願的共同誓言
2024年9月26日,印尼慈濟第二教育園區正式動土,靜思精舍師父與印尼慈濟志工及來自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法親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攝影/Arimami Suryo Asmoro)
翻譯機是慈濟全球在地志工來到臺灣,回到花蓮心靈故鄉時必備的隨身設備。而發心隨行的口譯志工,成就求法若渴的海外志工汲取法脈宗門的精髓。
時間回到十月八日上人會客室,臺灣慈濟人一行十四人與印尼慈濟志工連線,向上人分享九月底前往印尼參加「精進研習營暨慈濟第二教育園區動土關懷交流」活動心得。
其中,臺灣團包含精舍師父、志業體主管以及臺中、彰化志工。在印尼因為語言的不同,同行成員必須配戴「翻譯耳機」,透過翻譯才能與當地志工互動,此舉讓他們有深切的體悟。
「戴上翻譯耳機,更深刻的體悟——『跟上人在同一個國度,使用同一種語言,是多麼的珍貴!』」靜思精舍德璒師父及同行志工有感而發。見證印尼志工的精進,德璒師父說:「語言不同,道相同!」臺中志工張碧珠也說:「感恩上人分給我們一人一塊土地,我們用心耕耘,就會有很好的收獲。」
粽頭由法脈源頭靜思精舍出發,散出粽繩,連接粽子,象徵著合和互協將眾人團結在一起。(攝影/張元聰)
二十二日莫三比克溫馨座談接近尾聲時,在場的莫三比克志工們集體以整齊的中文發音,鏗鏘有力地唱誦《無量義經》中的「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並一起拉出粽串,由蔡岱霖及迪諾帶頭,長跪在上人面前,將粽頭呈交給上人。
「這一條粽串,請上人拉著我們!」蔡岱霖哽咽地說。
上人雙手接過粽頭,長長的粽串象徵著一寸一寸連結著大家的心。上人期勉莫三比克的弟子:「這一條粽串,大家要一寸一寸的接好。我們雖然距離非常遠,但要用心、用愛連結回去。」
「我陪伴在您們身邊,做慈濟事!」上人向著這群如螢火蟲般的弟子說:「回去後,想到師父,就要想到師父站在中間,合掌祝福您們。」
「......發心立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立願發心,但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嘹亮的音聲,劃破一片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