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之「恩」.永遠的「古錐師伯」

0觀看次
A- A+

口述.釋純賢|整理.吳惠晶

德恩師父去住院的那天,車子要離開精舍前,經過我身邊,他從車窗內揮揮手,還是那可親又和藹的笑容,我也輕快地揮揮手,祝福他一切順利。

沒有人知道,他這一去,竟是永別!

二十七年前我初到精舍,常聽到許多人喊他「古錐師兄」,德恩師父的親和力,以及那小沙彌般的可愛笑容,讓我也忍不住私下喊他「古錐師伯」。

回想初來乍到,上人教大家讀書,《四書》、《遺教經》、《四十二章經》……,講述、解說過後,隔日就要眾人起來背書,訓練大家說法的能力,所以在樹下或某盞路燈下,常常會看見有人站在那兒默默背書。

德恩師父無論做任何事都非常專心、用心,背書也一樣,有一次我看到他在樹下輕輕來回走動,手握經書,心無旁騖,那認真的身影總是激勵著我,提醒自己要更精進。

背書的時候,德恩師父總是第二位被點名的弟子,那麼多人,經常是他背得最好,也解說得最順暢。其實他的文學造詣很好,每個月的《慈濟月刊》都要刊登照顧戶的情況,從個案的遭遇,如何補助、關懷等等,早期這些稿子都是德恩師父在撰寫。

攝於東海大學

輪職大寮職務時,從買菜、洗菜、切菜到烹調,他的動作很俐落,教導我們又很有耐心,尤其「辦桌」對他而言是輕而易舉,一有客人來拜訪,都能很快做出色香味兼俱的佳餚。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跟隨他去買菜時,他很少問價錢,也從來不討價還價,即使日子過得艱困,付錢還是很乾脆。有一次我疑惑地問:「師伯,為什麼我們不先問價錢呢?」他回答:「修行人不要計較太多,簡簡單單就好。」又讓我學到一課,的確,上人說過,簡單就是妙法。

精舍在做代工的那段日子,很辛苦,早上八點就要進工作室各就各位,平時大家會一邊做,一邊討論上人說的法,可是三點多起來上早課,一直到了十點,不免感到疲累,德恩師父平時話不多,但看到我們有些累了,會故意講笑話給大家聽。很有長者風範的他,解釋上人說的法頭頭是道,講起笑話又無比幽默。那一段代工日子,雖然辛苦,卻非常溫馨,每每想起,仍然無限懷念。

後來大家又跟著德仰師父學習做衣服,學著學著,最後只剩下德恩師父和我,很有學習精神的他,甚至已經會做困難度較高的中褂,讓我佩服不已。

二十七年恍如一眨眼,往事歷歷如昨,當他最後已陷入昏迷,我們都知道醫療團隊非常盡力了。我突然很想請求上人:讓師伯回家,回到精舍,在熟悉的環境,在一百多位師兄弟的佛號聲中,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就像當我們疲累時,他講笑話來振奮眾人心情一樣,我也希望能在他人生路上要休息時,送他一段路程。

可是,當時我並沒有勇氣向上人報告。最後,當德恩師伯的大體要送進「大體處理室」時,我看見他的嘴角帶著微笑,我知道,他走得很自在、很安然,更相信,很快他就會回來做小菩薩。

他是一位泱泱大度的長者,也是我心目中永恆的「古錐師伯」。

攝於慈濟潭子志業園區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