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筆記】有價值的生命

0觀看次
A- A+

(撰文/楊慧敏;攝影/陳亦珍)

金門與台灣隔著台灣海峽,距離三百多公里,但有一群慈濟人用心耕耘大小金門,跟緊上人的腳步,在地留下藍天白雲的足跡。

十月中旬,金門慈濟人把握因緣回到本會向證嚴上人報告會務以及當地志工關懷的足跡。其中江鈴琴師姊非常用心,她在大小金門推動靜思語教學,從今年6月開始,已拜訪了21所中小學。

在疫情後期,江師姊善用暑假到各校推動「大愛引航」教師的研習。靜思語教學的目標是啟發孩子的善念,及時行善、行孝,培養自愛愛人愛環境的生活好習慣;同時透過五段式教學法~「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與生活實踐」,讓孩子們從靜思語中學習正確的人生價值與品格教育,在校園推動時,受到校長、主任、老師們的肯定。

除了靜思語教學,「靜思語」木匾也是推廣重點之一。在台灣,資源豐富不需飄洋過海才可取得,而金門慈濟志工殷殷期盼的靜思語木匾,在台灣完成製作後,需等待船班運抵金門,才能贈與當地的學校。

至於金門的環保站,堪稱台灣最西的環保站。20多位環保志工,多半在住家附近蒐集可回收資源,由一台環保車到處載,分類後立即變賣,如同一支環保的快打部隊;直到今年初,才有志工提供自家倉庫,成立「下莊環保站」。

下莊環保站雖然沒有招牌、沒有地址,每月開張一次,倒也發揮了很大功能。其中一位更生人在假釋後投入做環保,他從獄中開始參加讀書會,並自發性的抄背靜思語。趁著此次金門慈濟人回到精舍的因緣,又特地以毛筆抄寫了《父母恩重難報經》,請託師兄姊轉呈上人;並在經文字裡行間的留白處,形塑出一個大大的「壽」字,虔祝上人無量壽福。

「金門很小,在某些地圖上可能還找不到,可是在慈濟找到了心」,證嚴上人期許金門慈濟人,「時間有飛秒、毫秒,一點一滴就過去了,一年年也過去了。人生無常,不論歲數,要提起生命的力量,讓自己的命用在有價值的地方。金門跟台灣一樣很小,但人口比台灣少,人少島小更應凝聚,要發願全島都成慈濟人,要以全金門為道場。」

在全球因為疫情水深火熱之時,我們身在寶島可正常的過生活,是何其大的福報,唯有以菩薩心去關懷別人,人飢己飢感同身受,知福、惜福、再造福。眾生共業,除了疫情,許多災難也在地球各地發生中,上人對身處苦難國度的不捨之情,那分焦慮的眼神更是令弟子們要加緊腳步,聲聲的來不及,我們更要肩負起上人的期盼,慈悲要有勇氣,勇猛精進在菩薩道上,差毫釐會失之千里,對的事要用心去做,把握機緣不空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