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明
談到洗碗與行堂的因緣,想來也是有趣!
自從加入洗碗組輪值後,我一直在因緣的促使下,無須刻意安排或鋪陳,就得快快地就位於軌道上。沒有學爬,也沒有學走,學翻身更不說了,就像嬰兒時期被放進游泳池,本能地學會了游泳。
首次行堂,因在德偕師父的班裡體驗,由同組的德需師父教我如何打飯,而德偕師父則講解添稀飯的注意事項。兩天,我就回去上早課了,對於行堂的印象並不算深刻。
莫拉克颱風賑災,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動員打包靜思香積飯,緊急送至受災嚴重的南部地區。(攝影/邱淑絹)
而後,隨著菲律賓遭受凱莎娜風災,以及臺灣南部遭致莫拉克風災的重創,慈濟忙於募款救災,而執事勸募組的德俱師父也因帳務工作繁忙,於是我被徵召代班,與同組的淑照媽學習。再往後,一位師父前去營隊,我再次被安排代班,因而有機會與德柃師父學習。
最終,當賑災工作較歸於平靜時,我歸入了一位師父及德柃師父的班裡,也因此有機會和師父搭配,自然而然地學習了一番。
如此因緣下,除了德俱師父外,我被每位師父指導過,也因為在各個配對組裡遊走,哪裡有缺就往哪裡補。因此,不論乾飯或稀飯的作業,我通通學上了。
行腳期間桌數減少,但敬師如師在,德柃師父添飯時提醒,上人桌也不例外。 (攝影/林文質)
想起代班期間,與我合作次數最多的,當屬淑照媽與德柃師父。淑照媽是個會把事情原由及步驟說清楚的人,使我感到很自在,作業也進行得相當順暢。至於德柃師父,總是惦記著我還是個新手,是故叮嚀多多。
有一件事,我始終忘不了。
每逢上人行腳期間,隨師師父們跟著出門,行堂的桌數也隨之減少。有一次,我看到德柃師父拿著上人桌的飯鍋欲添上糙米飯,我天真地問:「上人桌也要嗎?」德柃師父隨即回道:「我們要敬師如師在!」
齋菜上桌時,有著師父及行堂人員滿滿的心意。(攝影/劉鴻榮)
哇!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澆得我剎時清醒過來。
「敬師如師在!敬師如師在!」誠如一位師兄曾說,若一個人不抽菸,那麼慈濟的十戒對他就沒有作用。我想,沒有戒律的世界,對一個人而言是無限寬廣,非僅於守戒範圍下的定慧自在而已。
常住師父平時將上人放在心上,並內化於言行身教的深處,又何須戒律來嚴加框正,更無須上人在前,也能天涯師跡,付於心靈皈依處,而能無限寬廣地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