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一方】解決困境的轉念法

0觀看次
A- A+

文.靜明

學習燙鍋和木桶時,如同在晨霧中迷失,一切看似明白,實際操作仍感困惑。(攝影/徐明江)

曾經,我又要提到「曾經」了,到底為何會有那麼多次的「曾經」,我實在也快記不清楚了。只知,當時我是個新手,基於勇於承擔和樂於配合的態度,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因而,組內每位師父都曾教過我,德需師父也不例外。

當德需師父教我燙鍋和桶時,我又回到了那種似清未清,似明未明的時代,彷佛一切都已清楚,但當自己上場時,卻又陷入一番渾沌。

不過有件事我倒記得很清楚,在辯識那些看似相同,卻大小有別的木桶蓋時,德需師父示範了將兩個蓋子像鑼銅燒那樣地合在一起,這樣一來,誰大誰小,或是兩相對機,也就曉了分別,性相真實。這比起早齋與行堂誰先誰後的問題簡單多了。

木桶蓋好分後,那鍋與桶呢?沒有人教我,也別無它法,看,就對了!

木桶各自獨立,互不干擾;分辨它們的大小,只能靠目測。(攝影/邱繼清)

由於木桶各自獨立,誰也不侵犯誰。要分辨它們的大小,只能靠目測。是小就是小,是大就是大,看久了,總會看出端倪。

那鍋呢?同樣沒人教我。不過,鍋子們總是一個套著一個收納;依據相對論和物極必反的原理來看,能相套的必定有它不能相套之處。小的一定無法套住大的,而大的套小的,也一定會過於鬆散,無法契合。所以,分不清大小時,就試著把兩個鍋套在一起,不就能見真章了。

上人說:「佛心無大小,慈悲無遠近。」那麼,鍋與桶為何要分大小,我實在不太明白,至今也沒有答案。不過,用熱開水燙它們時,那些各自獨立的木桶和木蓋,倒是能讓我們迅速又準確地將它們完結。

生活香積志工將中午用餐的湯鍋用熱水洗滌乾淨。(攝影/柏傳琦)

但是,那些鍋鍋相套的鍋子們,可就有點麻煩了。因為前一晚清洗過後,還沒完全乾透,就被連環套起來收好。到了隔天,要把它們一一拔開,還真有些耗費力氣,或可說使盡了蠻力,仍動它個不得。

一次,當我拔得臉紅脖子粗時,總是不急不徐的德需師父一個手接過去,從容不迫地用一隻拇指加兩根手指,輕鬆地把它們分開了。哇!得來全不費功夫,簡直又是另一項奇蹟的展現!

「用轉的。」德需師父一派輕鬆地說道。

「用轉的?」拿了兩個鍋子來試試。果然,鍋子順利分開了!

正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上人也說,遇到境界時,心要能轉。是啊!當鍋子們分不開時,咱們試著轉一轉,不就好了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