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擔當

0觀看次
A- A+

佛陀生生世世都為眾生奉獻生命,既然學佛,就該有為眾生奉獻生命的擔當,儘管遭遇很多困難,也要勇於突破,身體力行佛所教──慈悲喜捨。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靜思燭(二)

因為證嚴上人最喜歡凝望燃燒中的蠟燭──「只有奉獻,沒有條件」的精神,正是 上人最大的精神支柱及原動力。上人修行之初,燃燈供佛時發覺傳統蠟燭燭淚漣漣,滴在桌面上,既不惜福又不易清洗,因而思考:如何讓燭滅油盡,完全燃燒?點燃時如何使燭心沒有黑煙及異味?憑此一念惜福之心,上人展開研究。以其智慧巧思,歷經數年斷斷續續的試驗,而成「靜思燭」,又名「不掉淚的蠟燭」,取其不滴油之意。

靜思精舍做蠟燭的模子前後經過多次研發改良。第一次用玻璃杯,須等蠟油冷卻才能成形,一旦冷卻了卻取不出來。第二次用紙板,但蠟油太熱,紙板變形了。第三次用竹筒,但竹筒是冷的,蠟油灌進去後,因溫度差,剝開後蠟燭不是斷了就是坑坑洞洞的。也曾用銅杯來做,可是小的不夠一堂課誦用,大的燭油會流出來。

後來撿養樂多空瓶做模子(當時還有委員空運寄來養樂多空瓶,空運費都可以買好多空瓶了)。因為養樂多空瓶佔空間,垃圾量也很多,後來才買做蠟燭的機台,一台要價八萬元。

最初做蠟燭機台,是成型後得用槌子敲出來的。台北一位洪先生看到後,覺得這樣做很辛苦,因為整天做,手一定敲得很痠;他雖沒有設計過這種機台,但很用心設計,機台經過多次改良慢慢順利運作。第一台機器一次可做六十粒,之後才做第二台七十二粒。

(整理、圖片提供/釋德懋)

「靜思燭」的特色──
一、採用日本原臘製作,無添加物,配上各種色料,色彩豐富。
二、以香做為燭心,燭火穩定、無黑煙,點燃時飄送淡淡清香。
三、加包玻璃紙的「靜思燭」,不掉淚完全燃燒。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