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煩惱呢?就是要修行,要用「五分法身」來轉「五蘊心」。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五分法身則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種方法要好好受持。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持淨戒猶護明珠
《梵網經.菩薩心地品》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戒,是成就佛果的根本;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戒是三無漏學的基礎。
證嚴上人手札:「人如能心常念戒,憶念受持不忘失;不作諸惡,是名持戒。」持戒就是守規矩,規矩不是用口說,須身體力行;求戒、持戒、護戒,自我約束實踐,才能速達賢聖境地。
在《佛說恒水經》中,佛陀與弟子來到了恒水邊,正是月十五說戒經時,阿難尊者三請佛陀說戒經,佛陀均默然不應。第三請時,佛陀告訴阿難:「人生死輾轉,往來於五道,在世間十分辛勤勞苦,不能自我辨識曉知前世宿命本末的人,都是心意不端正的緣故。」
人身難得,佛經戒更難得,而能守持經戒又更難......佛想宣說戒經,但座中有位弟子不能守戒,因此,佛不說戒經。於是,目犍連尊者以三昧徹視,得知是誰不能持戒,佛陀跟目犍連說:「你可以令這位弟子知曉,而自行出去。」隨即,那人便慚愧而出。(佛陀多麼細心照顧弟子的心呀,沒有令大眾知道是誰。)
於是,佛陀開示說:「海水有潮汐,潮起潮落都不會超過故有的邊際。佛弟子應當端正自己心意,自我審視外表與內在,思惟生死十分辛勤勞苦,應該奉持戒經,猶如海水潮汐漲落,不敢越過故有邊際。」
「守持戒律護道風」,做人不能沒有底線哦!
(整理、攝影/釋德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