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日本東北石卷市慈濟共修處

0觀看次
A- A+

文.張文黛(花蓮)

石卷慈濟共修處是一棟獨棟房子,庭院有八個停車位,屋內有典雅的日式裝潢、佛堂、料理教室和志工聚會空間。(圖片來源/紀雅瑩提供)

「石卷的慈濟共修處離車站很近,很感恩臺灣裝修團隊過去幫忙施工。」7月19日,日本東北第一位受證的慈濟志工張君,以及臺灣志工紀雅瑩等一行人,回到靜思精舍向上人分享慈濟在日本石卷市成立的共修處。

◎日本東北終於有了慈濟的家

日本東北的志工目前約有十幾位,每週三固定在共修處進行品書會、訪視聚會、茶會等活動。「張君是311後的慈濟寶寶,她發大願買房子作為共修處,找回了很多當時311領見舞金的鄉親成為當地志工。」紀雅瑩分享。

311災後領到見舞金的鄉親們,如今多位帶著當時領到的竹筒來到共修處捐獻。(攝影/張君)

當年311災後領到見舞金的鄉親們,如今多位帶著當時領到的竹筒來到共修處捐獻。張君帶回一個竹筒呈給上人,上人手拿竹筒端詳慈示:「很有緣!十多年前的因緣,十多年前的一瞬間,那麼多生命過去,臺灣把握因緣及時過去,這就是因緣的種子,大家還記得。他們還記得,總是很感動,這些人希望都能變成種子,啟發他們的愛心,要多做好事,有這個因緣......」

張君向上人發願,希望日本東北的共修處能讓311災後撒播的大愛種子都能回家,並且將慈濟的大愛和上人的法,撒播在日本東北的大地上。

◎女兒報恩領進慈濟

張君女兒往生的大川小學校,311海嘯來時造成近七十多名師生罹難。(攝影/陳植英)

來自中國大連的張君,在日本就讀研究所時認識了先生,因此嫁到日本東北石卷市。她與先生育有一對子女,但在2011年的311地震中,當時在校上課的女兒不幸罹難。

「我的女兒是來報恩的,將我領進了慈濟。」當年,慈濟志工也來到石卷市膚慰災民與發放見舞金,張君因而認識了志工楊綉光。楊綉光了解張君失去女兒的痛苦,回到東京後,便寄了《靜思語》與蓮花燈等給張君。

「《靜思語》中的普天三無: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深深地感動......」張君說。她感佩上人與慈濟志工將大愛帶到日本東北,地震後因為房子被沖走,她與先生及兒子搬到了東京崎玉縣西川口居住。

2014年11月28日海外慈濟志工返回靜思精舍受證,同仁為張君別上胸花與「佛心師志」。(攝影/林士鈞)

認識慈濟後,張君很想再將慈濟這分緣接上,每天送兒子上學後,就到東京分會幫忙,並參與志工培訓,於2014年受證,也漸漸走出喪女之痛。她聽上人說,對往生的親人要祝福、不要罣礙,就像斷了線的風箏,讓它自由飛到更好的地方。

過去的張君脾氣很衝,與母親常因用錢的價值觀不同而爭吵。有一次她又與母親意見不合,二話不說馬上帶著小孩回日本。但進了慈濟後,了解到行善、行孝不能等,因此改善了與母親的關係。

◎發願將311的種子找回來

日本慈濟志工於張君家舉辦愛灑茶會,東北志工與鄉親踴躍捐出善款,幫助俄烏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烏克蘭難民。(攝影/山田美芳)

為了就近照顧公婆,張君一家人於2015年回到石卷市。她說:「我什麼都不會,只會包餃子。」為了家裡的經濟,也為了能介紹慈濟,於是她開了一家餃子店。

「做慈濟,一定要有個空間。」這個想法一直在張君心裡。她在店內貼出訊息,邀請大家參與慈濟活動,並常在餃子店舉辦茶會等。後來,因為餃子店的日本員工離職,張君便結束了餃子店,開始在飯店從事接待工作。

白天,張君在飯店上班,晚上還去冷凍食品公司工作。為了讓當地志工有地方聚會,她租了一層樓作為共修場所,有時東京的志工也會過來辦活動。

志工問:「要顧及家中的經濟,又要負擔租金,壓力會不會很大?家裡的人支持嗎?」張君表示,自己上班除了賺錢外,也能與人結好緣。雖然每個月有租金的負擔,但因為有收入,所以覺得還過得去,而且能夠接引人到慈濟,內心真的很歡喜,也很感恩先生的支持。

慈濟48周年慶系列活動,暫居東京避難的張君虔誠禮佛足、接花香。(攝影/陳文絲)

有次共修時,當地的志工帶著孩子來參加,孩子有些吵,結果被鄰居投訴。那時,張君心想,應該要買一棟房子當成共修的場所,因此她默默發願,要找到一棟適合的房子。

「為了找到適合的房子,每天誦一部《地藏經》,祈求佛菩薩保佑能找到合適的房子。」白天下班後,張君一直看房子,雖然找過一些合適的房子,但無法貸款的她只好放棄。有一天,她看到了現在的地方,一看就很喜歡。張君說,就像是佛菩薩的保佑,終於順利找到了慈濟的家。

「貸款的壓力會不會很大?」志工問。

「不會啊,因為用付租金的錢拿來付貸款而已,重要的是當地的志工有了共修的地方。」張君欣慰的表示。

◎溫柔膚慰能登半島的災民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規模7.6強震,11日志工們協助確認發放物資並搬運上車。(攝影/施美君)

2024年1月1日,能登半島發生規模7.6強震,慈濟從五月開始陸續到當地發放見舞金。張君也從石卷開車前往,行程約十三個小時,載著當地志工一起去能登半島參與見舞金的發放。

「她是克勤克儉,到能登半島發放,自己開了八趟車,就是為了省過夜、通車的錢。」參與見舞金發放的紀雅瑩說。

在發放現場,有位老婆婆拉著張君一直說、一直說,張君溫柔地跟她們對話,讓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張君也與受災鄉親們分享自身經歷,每個人聽了非常感動,瞬間覺得自己的狀況還算好,真正的膚慰到災民。

日本分會於石卷市舉辦東北愛灑茶會活動,張君分享在海嘯中失去女兒後加入志工的心路歷程。(攝影/邱淑惠)

「十三年前,我是手心向上的人;十三年後來到能登半島,我是手心向下的人了,同時更能體會災民的心情,就想好好陪伴他們。」張君說。

「她像乞丐發大願一樣,就是一顆很真誠的心,很令人感動。」紀雅瑩認識張君約十多年,她對張君的堅持、毅力與勇氣深感佩服。

張君很感恩黃思賢師兄與紀雅瑩師姊對她的照顧與鼓勵,使她的底氣十足。未來,她會腳踏實地,勇往直前,期許自己在日本東北地區將慈濟精神落實在當地。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