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讀眼球運動追眩暈 推遠距篩檢關懷偏鄉

0觀看次
A- A+

文.張美齡|圖.呂榮浩、螢幕擷取畫面

2024年1月16日,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分享新科技「眩暈遠距篩檢計畫」。

自認為頭暈是更年期症候群的五十七歲婦女,找上台中慈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門診,沒想到竟讓張醫師抓出「巨大聽神經瘤」!

張滋圃醫師說「眼睛不但是靈魂之窗,更是診斷之窗」,很多細微的腦神經症狀,手腳看不出來,要從眼睛的一些細微的變化才看得出來。

◎眼球震顫 發現巨大聽神經瘤

女病人自述,停經後開始出現頭暈症狀。張醫師告訴病人,自己並非婦科醫師,只能幫忙判斷「暈」是否是更年期問題引起。張滋圃問診發現婦人沒有腦神經症狀,講話正常、手腳活動正常,走路也正常,可是有一個地方不太對勁,就是眼睛的運動不大正常。

婦人的聽神經瘤從左邊內聽道長出,壓迫到小腦與腦幹,導致雙眼引發「眼球震顫」。 

他解釋,搖動頭部時,正常人眼睛可以一直盯在前方不會動,但婦人的雙眼卻會隨著頭部轉動移向一邊再看回來,代表她兩側內耳的平衡神經出了問題。另外,張醫師還發現,婦人眼睛往左右兩側看時會快速抖動,就是所謂「眼球震顫」。這不僅是內耳問題,還可能是小腦問題。

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婦人有個好大的腫瘤,一個聽神經瘤從左邊內聽道長出來,壓迫到小腦跟腦幹。所以婦人現在雖然好好的,可是如果時間拖得更久,可能會癱瘓,甚至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透過神經外科廖黃逸醫師解釋病情後,婦人接受手術取出腫瘤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師法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眩暈遠距醫療

張滋圃引進在美國進修時參與的眩暈遠距醫療經驗。 

張滋圃指出,眩暈診斷也是要靠眼睛,因為眩暈病人眼睛會產生眼球震顫現象,再配上一些其他的眼球運動,就可以抓到病人的眩暈是怎樣的變化。但專門看眼球運動的醫師不多,特別是在偏鄉地區。張醫師擴大政府解決偏鄉地區醫療資源不足使用的遠距醫療,提出解決偏鄉眩暈問題,要靠眩暈遠距診斷、遠距篩檢。

張滋圃引進在美國進修時參與的眩暈遠距醫療經驗。他指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Bayview醫學中心急診室常有眩暈病人就診,但缺乏專門診斷眼球運動的醫師。因此醫學中心特別派一位專員常駐急診室,讓眩暈病人一進來就戴上特殊眼鏡,記錄眼球運動,透過網絡傳輸到醫學院交由專家遠距會診。實行效果出奇得好,急診室電腦斷層掃描施行率從50%降至3%。透過遠距會診,許多眩暈病人在急診室就能立即得到精確的診斷。

◎建言慈濟醫療體系 應用遠距篩檢

醫療科技新創團隊與台中慈濟醫院合作,共同進行兩個眩暈遠距篩檢計畫。 

張滋圃回到臺灣結識成員大多都是醫學工程博士的醫療科技新創團隊,他們成功發明臺灣第一部能記錄眼球運動的特殊眼鏡,眼鏡兩側搭載紅外線攝影機可分別記錄左右眼的眼球運動,還配有遮光罩使醫生能清楚觀察眩暈病人眼球抖動。

醫療科技新創團隊成功申請政府專案補助,並與臺中慈濟醫院合作,共同進行兩個眩暈遠距篩檢計畫。分別在醫療資源缺乏且就醫不便的臺東大武鄉日照中心及苗栗泰安鄉安養中心推動。醫療科技新創團隊在當地收集眩暈病人眼球運動資料,運用網絡傳回由張滋圃判讀。在六十三位主訴頭暈的住民篩檢出四位有異常的中樞性眼震,顯示有潛在的腦部問題,其中一位出現往上的眼震,懷疑腦幹可能異常,立刻請他下山就醫接受詳細檢查。

 張滋圃建議慈濟各醫院應用眩暈遠距篩檢模式,甚至應用在慈濟人醫會的偏鄉義診。

張滋圃建議應用眩暈遠距篩檢模式,在慈濟各醫院放置一副特殊眼鏡,由專人收集眩暈病人的眼球運動資料,若發現異常立即聯絡病人儘速就醫,甚至可應用在慈濟人醫會的偏鄉義診。

◎結合妙法發展視訊 關懷病人

上人聽完後,提醒良醫的重要性。「醫療在人群中最重要,是拔除苦難的妙法。人生世間苦難偏多,但是苦莫過於病苦。有病要有良醫,所以良醫非常的重要。」

「雖然醫療做得很好,但也需要弘道。」上人希望結合人文系統發展視訊技術,使醫療團隊能夠透過視訊方式關懷病患,實現遠距離的幫助。總而言之,醫療科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人類、對老一輩的人,將可以更親近,也更有幫助。

【2024.01.16 臺中溫馨座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