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直道於法中的典範

0觀看次
A- A+

撰文/靜 淇

彰化吳聯樹師兄,選擇在教師節當天的清晨離開了,雲淡風輕地回到慈濟大學成為無語良師,繼續譜寫他在杏壇、在慈濟的故事。

吳聯樹師兄用心體悟《靜思語》,將上人的智慧導入教學,為校園學子貫注深遠的影響,化育無數賢才成棟梁。(攝影/簡淑絲)

記得1992年7月,慈濟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正式成立,時任建國工專(現為建國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的他,可說是中區教聯會的首批成員,也是彰化播種的重要園丁。他拳拳服膺上人的叮嚀:「要將教育當作『志業』,而不是『職業』。要有使命感,用大愛精神,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來教導」。所以,即便退休已近二十年,典範仍令學校師生念念不忘。

出生在佛教家庭的他,事母至孝,具足善根、福德。進入慈濟後,積極投入慈濟四大八法的推展,舉凡教聯會、人醫會義診、醫院志工、陪伴慈青、骨捐活動等等,都可看到他的身影;甚至低調的自掏腰包七十萬元,購買《靜思語》送給彰化縣內的各級學校,事後被受贈學校校長公開,不欲人知的善行,傳為教育界美談。

吳聯樹任教建國科技大學時,承擔建國科技大學慈青社幹事,經常參與慈青活動,與慈青打成一片。(攝影/鄭春金翻拍)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他內修外行的涵養;「勤儉持家,誠信待人」是他教育子孫的家訓。所以,三對子媳,有三位是牙醫師,另外三位則在教育界和企業界,同樣有傑出成就;尤其術德兼備的「欣向美牙醫診所」,在彰化更是聲名遠播。

由於吳師兄和素香師姊全家視我如自家人,吳明哲醫師三兄弟結婚時,我都忝為司儀。二十幾年來,看著他們從原本五口人的一家,因娶媳添孫,增為十六口三代同堂的慈濟家庭。

人文底蘊深厚的一家人,書法、名畫欣賞、琴藝和音樂,可說是全家共同的愛好與專長,每每茶餘飯後,子孫圍繞膝下,各展琴藝,樂得吳師兄兩老笑開懷,和樂溫馨的情景,時時可見。

孫子從國外進修回臺,全家福拍沙龍照,珍惜家人相聚的時刻。(攝影/陳素香提供)

四年前,他曾在生死邊緣走一回,令他體悟人生無常,也看淡了生死,每天抱著感恩、知足、歡喜心,禮佛聞法,虔誦《藥師經》。一個月前,他再度住進臺中慈院進行手術,身雖受病苦折磨,但在病榻中仍一心不亂誦念佛號及聆聽上人開示,直到最後圓滿八十歲的人生,依然心定自在。

誠如長子明哲醫師告訴我,每當他問爸爸,「如果明天是來生,您會不會有所遺憾?會不會放不下?」爸爸總是笑笑地回答:「該有的我都有了;該放下的也都放下了,此生沒有任何遺憾」。

靜思精舍兩位師父,前來家中關懷與祝福吳聯樹(右二),兒子吳明哲(左三)及孫子陪伴在側。(攝影/黃春興)

在他往生的前一晚,我到加護病房看他,安祥昏睡更顯慈眉善目,且多年前簽署捐贈大體的資料早已備齊。當下心想,也許他已選好在明天教師節時,要再回到講台上傳道、授業、解惑;他真的圓滿心願了,只不過講台換成了解剖台,無語的以身體教育醫學生。

回顧他平實、與人無爭,心行不離法的一生,真的做到了上人所說的:「定心直道於法中。」祝福他,一位守志奉道的無語良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