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清香
雙和靜思堂四樓地板,貼著各種顏色的線及地標,錯綜複雜,模擬臺北小巨蛋演繹場地。每次走位練習前,大家拿著小抄確認位置。(攝影/張晏瑜)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繼高雄及彰化場之後,臺北場次將於十月下旬於臺北小巨蛋登場。
自七月初開始,各社區如火如荼展開排練。有法親看到每個周末都要練習,卻步了;也有法親懷念2011年《慈悲三昧水懺》演繹的法喜,第一時間即表示「我願意。」
克服滿檔的排練時間後,下一個考驗來了。整場將近三小時的演繹,除了要記肢體動作,背經文、起落拍點外,多達二十幾個圖騰,代表每個人要換二十多個位置。每個圖騰有一千多顆豆豆,每個豆豆代表一位入經藏志工,唯有每個人精準到位,才能不失圖騰莊嚴。
每個豆豆代表一位入經藏志工,唯有每個人精準到位,才能不失圖騰莊嚴。(攝影/編輯組)
記得第一次到雙和靜思堂練走位,聽到企劃窗口的指令,我拿出跑百米的速度,衝到某個位置,站定後發現,怎麼身邊的人這麼陌生?旁邊一位認識的法親說:「妳走錯位置了。」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心裡慌了。
「回身分證位置,快!」聽到這個指令,又趕緊跑回到原點,身旁法親見狀便問:「妳剛剛跑去哪裡了?我們找不到妳。」「我...我...我迷路了。」法親開玩笑地說:「腦袋這麼清楚的妳,原來也會跑錯位置。」
從「迷路」經驗,發現「走位」是這次演繹中,很挑戰的地方,因為一千多人要同時移動。相較十二年前的《慈悲三昧水懺》演繹,「無量義 法髓頌」的圖騰變換,難度高出許多。
手上的數字,是個人專屬的「密碼」。(攝影/陳清香)
地上布滿各種顏色的線及地標,錯綜複雜,因應圖騰變換頻繁,如何在暗場時,快速且安靜地跑到自己的定位,不僅要非常用心,也考驗著每個人的記憶力。雖然每個人都有公版「地標小抄」,但正式演繹中,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拿出來看。因此,各式各樣的地標「武功祕笈」便應運而生。
有法親未及參加第一次走位練習,第二次練習時,發現她手掌上寫了許多只有她自己看得懂的數字,當天她靠著手上的密碼,以及身邊法親的「帶路」,安然度過。
寫在手上固然方便,但是緊張流汗,或者一洗手,赫然發現密碼字跡模糊了。又見另一位法親拿了寬版鬆緊帶縫成手圈,戴在手上。外圈寫的是〈爐香讚〉至〈德行品〉的地標;一翻面,內圈則是〈說法品〉至〈十功德品〉,這也是一個好方法。
前幾天排練時,又看見一位法親手掌套著膚色絲襪,上面清楚記載她的每一個地標。我好奇地問她,怎麼想到這方法?她說,抄在手上風險太大了,一流汗,所有數字都看不清楚。利用穿過的絲襪,剪成手掌大小,當成手套戴在手掌,又是膚色,不突兀,讓她安心不少。
「走位」是這次演繹一大挑戰,圖騰變換難度亦高出許多,各式各樣的地標「武功祕笈」便應運而生。(攝影/陳清香)
每個人為了在有限時間內跑到位置,用心思考各種妙法。也觀察到,剛開始多數人各跑各的,經常碰撞;再者,有年長的法親定向感沒那麼好,必須靠他人牽一把,才能平安到位。漸漸的,身邊的四、五位,甚至十多位,一到換圖騰拍點,牽著手區塊移動,一起跑起來,安全、迅速多了。這當中的互助,彷彿也看見一尊一尊的菩薩現身,帶著身邊的人,從此岸到彼岸。
從圖騰的走位練習體驗到,迷失方向的慌張,以及重新找回方向的踏實感。想想,一個圖騰就像某一段人生縮影,在豆豆圖上走錯了可以重來,人生呢?如果心路迷失了,不一定有機會重來。我雖然在圖騰上迷路了,但在人生路上,遇見明師,為我引路,何其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