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利君
圖片來源/freepik
先前買電動自行車時,車行配了兩把鑰匙,但無意間弄丟了一把,老闆提醒我趕緊去打一把,不要等丟失了才換鎖。
或許是鑰匙原型太複雜,鑰匙店的師傅配了好長一段時間,勉強將新製的鑰匙插進了鎖孔裡,卻無法順利啟動自行車;師傅將鑰匙反覆打磨了三次,雖能發動但仍費勁。
回到家中,我心想,若實在不行,就再重新打磨;但由於店鋪離家有點距離,工作又忙,因此我便將就著騎。
大約過了一星期,我突然發現,那把新配製的鑰匙,居然能夠輕鬆的啟動車子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鑰匙和人一樣是需要打磨的,唯有透過在實際的環境中反覆打磨,才能夠變得光滑,變得更有用。
我以前是個完美主義者,尤其在工作上體現得更淋漓盡致。當我要開發一個新的程式時,總要將計畫想到很完美了才肯動手做,而做起事來也慢騰騰的;雖然事情做了,但總是進展緩慢,後來漸漸成了拖延症。
我逐漸發現,自己的這個特點很不好,只計畫卻不實行,因為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後來,是老闆推著我往前走,只管按照設計好的思路去做,先求有再求好,並在實際的專案中,打磨自己的計畫與思路。
這打磨鑰匙的過程,和我是多麼相似啊!我一直覺得鑰匙不夠光滑,不斷要求師傅打磨卻不應用。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就是潛移默化的打磨,才能夠越來越亮;如同自己的習氣般,需經過不斷地打磨,才能做個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