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靜 淇
攝影/黃宗保
如果沒有經歷過歲月的淬鍊,如果沒有深刻體驗酸甜苦辣的複雜滋味,是很難體會〈感覺 又回來了〉的那種感動。
「哇!每一樣都回來了,泥鰍回來了!蚱蜢也回來了!」每當大愛臺廣告時間出現稚嫩童音的這句閩南語台詞,字幕跳出〈讓利 與萬物共享一畝田〉時,內心總會澎湃不已。
這則廣告,特別勾起我對嘉南平原人親土親的眷戀,也會憶及兒時玩伴無嫌猜的深厚情誼。1950年代,童年與玩伴赤腳奔跑在嘉南平原的平疇綠野上,在灌溉溝渠撈田螺,在稻田中追捕蜻蜓的場景,是牢牢烙印在生命角落的記憶。那種〈感覺 又回來了〉的觸動,竟是如此的鮮明。
如果沒有經歷過歲月的淬鍊,如果沒有深刻體驗酸甜苦辣的複雜滋味,是很難體會〈感覺 又回來了〉的那種感動。
那天,上街頭募心募愛的師姊哽咽說著:「已經好久好久沒有這樣感動了,沿路民眾的熱情響應,台灣社會對慈濟的高度肯定,現在又都回來了,一路上我的眼淚都沒停過!」她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一字一字的說〈感覺 又回來了〉。我的淚水也隨著她的情緒在眼眶打轉,這種無法言喻的感覺,我懂。
尤其幾年前,慈濟人共同經歷了無明的風波,仍矢志不移的堅信上人「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胸襟,忍辱負重,一本初衷,為佛教、為眾生做該做的事。現在〈感覺 又回來了〉的心聲,已經很普遍在〈大愛共善 救拔苦難〉馳援土敘地震募心募愛活動中,持續發酵著。
每當看到、聽到慈濟人這句〈感覺 又回來了〉。我都會想,這不就是上人常說的「不說無用的話,不走懸空的道路,腳踏實地走真實道」最好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