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胡素貞(明蓁)
雖然已過了數日,每每想到這次回台灣,在精舍、在雨中,與菜園常住師父的相遇,心頭總是甜甜的、暖暖的......
因為疫情,三年沒回台灣;回到台灣,若沒有回精舍,好像過家門不入!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返美前,雖然沒有多少時間,雖然上人行腳在外,照往例,決定還是要到精舍走一走。
疫情稍微減緩,國門開放,家門仍嚴。值勤的護法師兄說,目前精舍尚未開放,經確定我是從美國回家的靜思弟子,思鄉心切,才讓我進門。負責快篩把關的師父,看來也有點猶豫。導覽師姊見到我經過,好奇問我從何方來,並囑咐我在戶外走走即可。
靜思精舍,本來就靜,此時更靜。
經過每次回家必到的陶慈坊,看起來正在整建,這次無法進入,只能近近的思念......
十一月中的落羽松,還沒有變色,也還沒有落葉,地標不像以前的明顯。我照著心中的地圖方向,找到落羽松步道;步道旁池塘,水面浮著綠藻,和記憶中不一樣,多了小石頭堆,好幾隻手作螞蟻爬在上面,必定是須彌山了,我不是訪客,每次回家,都會發現不一樣的布置、風光,美!
(攝影/張阿英)
才走到落羽松步道起點,天雨忽下,看到一位騎著腳踏車、撐著大傘的常住師父,加快踩步,迎我騎來,猜是想救我!我也快步跑到步道附近的環保站鐵皮屋頂下避雨。
這位撐著大傘的師父說,難得回來,應該去大殿禮佛!師父聽到我說,就要坐火車去搭飛機回美國,想打便當給我當晚餐。經我再三婉拒後,師父從腳踏車載物包中,掏出一塊精舍做的麵包,給我路上用,這感覺,像家人!
(攝影/胡素貞)
我認得這位師父的聲音。師父說,都在菜園,外面不太認識啦!這聲音,我真認得,只是一時想不起來。想和師父照張相,要拿著家裡做的麵包啊!師父說,不好,穿著工作服,不莊嚴,要顧上人顏面!師父又掏出一顆精舍種的芭樂,給我路上用,再次感覺,是家人!
雨稍歇,看著師父又騎著腳踏車,繼續做事去。我和師父行走的方向,是背對背。
(攝影/胡素貞)
走在朝山步道,雨點再下,愈點愈密。這次,我要跑到後門,準備離開。騎著腳踏車的師父,又從轉角出現,堅持要為我遮雨到後門;又再堅持,穿著工作服,不宜照相!
師父的口袋麵包與水果;師父的單手騎車並撐傘;師父的堅持守戒及行儀,在我的精舍記憶中,多了一幕難忘的溫暖與清淨!五天後,心中突然跳出這位師父的法名,千萬分滿滿的感恩,銘記在心!
這次,我只在精舍待一小時,即使只有一小時,記得一定要回家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