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說故事──頭髮築巢】導讀分享

0觀看次
A- A+

文:黃義閔
圖:靜思人文出版部

大愛電視臺於二○一四年推出《證嚴法師說故事》動畫節目,甫一推出即受到廣大迴響,深奧的佛法與人生宗旨,透過證嚴上人開示的佛典故事,以簡易的動畫呈現,變得簡單易懂。

為了便於讀者隨時翻閱,本系列繪本特別取用動畫素材,將動畫調整為繪本形式,重新美編、排版,用文字將感動記錄下來;同時以中英雙語呈現,每本收錄三個佛典故事,並在故事末搭配問題與靜思語,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受益並得到啟發。

一、【頭髮築巢】

合於自然法則,萬物才能相安無事,相生相成
                                      ──靜思語

有一位修行者,希望透過打坐,進入寧靜的境界,於是常常打坐冥想。一日,這位修行者在山中打坐入定,期間,一隻快要下蛋的母鳥飛過,由於修行者的頭髮沒有整理,看起來如同鳥巢一樣,於是母鳥就在修行人的頭髮上築巢、生蛋、孵蛋、餵養小鳥。

當修行者從冥想中醒過來,察覺到頭上成為鳥巢,他連動都不敢動,屏息而坐,唯恐驚動到小鳥。在這期間,小鳥逐漸長大,三個月後,母鳥帶著這一群小鳥展翅高飛,修行者終於拖著微弱的身體站起來,離開了此處。

此篇故事,看似是修行者擔心驚擾到動物,而起慈悲心,與天、地、人、物合而為一的寧靜、美好境界,其實也是內涵佛法的道理,修行者未遇到佛,未聞佛法,打坐冥想,求空寂涅槃,無法轉凡入聖。而我們既然能有幸聽聞佛法,因緣時機都已成熟,更要把握此時,精進修行,不讓微細的光陰流失。

二、【阿育王與小沙彌】

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於縮小自己
                                ──靜思語

阿育王的時代,是印度佛教昌盛的時代,他以佛法統理國土,人人相互尊重、以禮相待,全國上下敬仰三寶,看到出家人,就會恭敬的頂禮膜拜。

一日,阿育王和大臣出巡,途中看見一位小沙彌清淨可愛,內心非常尊敬,想要膜拜他,但因為身邊跟了許多大臣,他無法放下身段。於是,他帶著小沙彌到無人的地方,向小沙彌頂禮膜拜,並對小沙彌特別交代,不要向大家說出我對你頂禮之事。

小沙彌聽了之後,看見地上有一個罐子,於是,他轉個身,鑽進罐子裡,變成一丁點的小孩,轉個身,又恢復原樣,站在阿育王面前,並告訴阿育王:「大王,我只讓你看見,別人都不知道。你今天看到我鑽進罐子裡,不要向別人說,這是我們的祕密!」阿育王是非常有智慧的人,轉眼間就醒悟,既然已經學佛聽法,為何還不能打破我相?

世間任何的形象,都要用開放的心境認真面對,即便如阿育王這樣有智慧的人,也會因為一時的執著而無法打破我相,更是提醒我們,佛法要學得法喜充滿,不要學得滿心煩惱;要從無明中跳脫,才能得到智慧。

三、【鬼子母】

打開心門,接受善法、掃空煩惱,智慧自然增長
                                        ──靜思語

鬼子母為了養活自己的一千個孩子,便去抓別人的孩子來養自己的孩子,佛陀聽到這樣的事後,決定降伏鬼子母。於是命阿難等人將鬼子母最小的孩子帶來,並且將他藏了起來。

鬼子母發現最疼愛的小孩不見後,一路找啊找,直到有人告訴她,看見有比丘將孩子帶走,她就一路嚎啕大哭地來到精舍,向佛陀乞求歸還孩子。佛陀就問:「妳已經有這麼多孩子了,差這一個有關係嗎?」鬼子母回答:「不行!每個孩子都不能少!」佛陀又問:「那平時抓別人的孩子,吃別人的孩子,那些孩子的父母又是如何呢?有的父母更只有一個孩子,將別人的孩子帶走、吃下肚,是否將心比心想過其他父母的心?」

鬼子母聽了才徹悟,自己這段時間失去了孩子心裡多麼痛苦,那些曾被自己帶走孩子的父母,又有多悲痛!因此請佛陀饒恕並懺悔,佛陀也允許她皈依,從此,鬼子母成為佛的護法使者,當有人求子、孩子病痛,她都會用慈母心去照顧。

一切的煩惱都是來自「我」,唯有「大我無私」才能匯聚愛的力量。故事中的鬼子母,初時便是執著於小我,眼裡只顧著養活自己的孩子,而沒有顧慮其他父母的感受。人人都應該縮小自己,捨小我成就大我,否則自我擴大,後果就不堪設想,更要時常警醒自己,顧好內心的「我」,不可偏離軌道。

誠摯分享此繪本,這三篇簡短的故事,非常簡單地講述了「執著」的道理。不論是執著打坐苦行,未能聽聞佛法的修行人;擁有大智慧卻執著於「國王」這個名相的阿育王;或是執著於養活自己的孩子,而忽視其他父母感受的鬼子母,每篇故事後的問與答,便是很好的自省方式,透過提問與回答,觀照自己的內心,是否能徹底理解這篇故事的涵義,並反省自己是否在生活上也曾執著,被無明覆蓋住自己的內心?

另外,此繪本為中英雙語呈現,除了適合各年齡層閱讀,也可增進英文閱讀能力,可以說十分受用。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