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的正信正念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清香(彰化)

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是慈濟一貫的方向與目標。藉由七月吉祥月的帶動,宣導正信正念的思維及生活態度,期能共聚善念為天下苦難眾生祈福、造福。

民間俗稱農曆七月為「鬼月」,對許多人而言是諸事不宜,充滿禁忌的月份。

公公九十歲那年,慈濟正在宣導「節能減碳救地球」,期望人人從生活中做到省水、省電、不燒金紙。

要向一般民眾分享省水、省電的方法,大部分都能認同接受。但要在這個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鹿港小鎮勸說不要燒金紙,那就如龜毛兔角,難上加難。

左思右想,只有從自己做起,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去向別人宣導?公公是開柑仔店(雜貨店)的,免不了也是有賣金紙。如何能過公公這一關?真是個大考驗。

平常都會跟公公一起喝茶聊天,有一天,趁公公正開心時,我大膽地試著問看看:「爸爸,慈濟這幾年都在宣導省水、省電、不燒金紙,今年七月拜拜可以不燒金紙嗎?」

沒想到公公即時回應:「可以啊!神明如果有燒有保佑,沒燒就沒保佑,那神明不就是吃錢官?我們拜神明是尊敬他生前的德行——造福百姓、對社會的貢獻,不是去求神明保佑。自己不做好,神明會保佑嗎?」

聽了公公的這席話,頓時覺得我上了一課,公公的開明和智慧是我學習的典範。

後來又請示公公:「是否可以將拜祖先要燒的金紙錢,捐出去救濟甘苦人?」

「祭祖是子孫緬懷祖先的一念心,拜拜只是一種形式。俗語說:『生前吃一粒豆,卡贏死後拜豬頭。』」公公要的是實際的孝順,不是虛有的祭拜形式。

從此以後,我們家拜神明、祖先都不燒金紙,而公公也結束了柑仔店的生意。那一年,鹿港區在農曆七月,舉辦了幾場「節能減碳救地球」的愛灑活動,我每一場都帶著公公去跟會眾宣導不燒金紙;很多師兄、師姊從此就改掉燒金紙的習俗,並再去向會員、親朋好友宣導。

像我媽媽每逢過年過節都要買一大捆金紙回來燒,自從跟她分享公公的正信、正念後,媽媽也慢慢地減量,到後來也不燒金紙了,還把買金紙的錢捐出來。

七月是個吉祥、歡喜、感恩的月份,期待人人信仰正確,以虔誠心念普渡眾生,宣導不燒金紙,落實大地環保。

7月31日台中東大園區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活動,志工們為小朋友解說他們所翻到的靜思語其中的意涵。(攝影/李威德)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