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攝影/周幸弘
在雅加達西區金卡蓮大愛屋社區裡,有一所高品質、高標準的學校,這是一所以慈濟為名,結合了初中、國小到幼稚園的複合式學府。
走在校園裡,隨處可見穿著白衣灰褲或灰裙的男女學生,井然有序地進行各項課程,即使到了下課時間,孩子們依舊維持著適當的秩序,活潑卻不喧囂。置身其中,就好像來到一所歷史悠久的教會學校,儘管它才成立一年而已。
參觀完踏出校門,我突然有一個很強烈的念頭:我想去看一看這些學生原來就讀的學校!如果沒有大愛村,沒有慈濟中小學,他們還會住在紅溪河上的違建,就讀附近的學校。
我把想法告訴陪伴我們的周世添師兄--話還沒說完,就看見學校販賣部的杜蒂媽媽站在一部汽車旁對我微笑。
「要去哪裡呀?」我問她。
「要去女兒以前的學校,他們要去錄影。」杜蒂指著印尼分會的攝影師惟多多(W idodo)和伍光耀說。
我大吃一驚,心想怎麼那麼巧?好像專程來等我的。
汽車正好還有兩個位子,於是我和子豪就和杜蒂,以及她收養的女兒烏蜜(Umi)一起驅車前去。
穿著慈濟校服的烏蜜已經初中三年級,長得瘦小,卻恬靜端莊,是個黝黑的小美人。
到了學校,杜蒂高興的和校長、老師打招呼。這是一個L型兩層樓的建築,中間是操場,圍牆邊一排椰子樹。教室裡學生還在上課;操場上有一些幼小的孩子在玩球、騎腳踏車。
見過了「早上的校長」,我們被請進「下午的校長」的校長室。原來這個校舍,同時容納兩個學校,分別在早上跟下午上課。這跟台灣的「上午班」和「下午班」不同,害我這個退休的教師弄了半天才弄清楚。
所謂的「校長室」,只有一個舊茶几、五張舊沙發。椅子不夠坐,老師就去搬學生的椅子過來。校長卡布爾先生( kabul)穿著身藍色的制服,卻穿著一雙夾腳拖鞋。
「去年十月,本校的學生數是180人;十二月份,是166人。轉出十四人,應該都是到慈濟小學去了。」今年三月份才到職的校長說道。
因為靠近紅溪河,過去這個學校常遭水患。校長指著牆上約一公尺多高的痕跡說,這是淹水的高度。
「我去過慈濟的學校,非常乾淨明亮。」校長說:「大愛村比任何國宅都好,它會對印尼產生好的影響的。」
五點了,放學了。穿著紅白制服的學生蜂擁而出,一些蹲在地上打彈珠;一些在打球;更多的學生對攝影機好奇,圍在旁邊吱吱喳喳說個不停。
一個黑黑的男生對我說了一串印尼話,伍光耀笑了出來,翻譯說:「他問妳住在大愛村嗎?」
「大愛村有你的朋友嗎?」我反問他。
「有!他叫 Seli! 」
「啊!Seli!」我打開數位相機,放出一張照片問他:「是不是這位?」
他瞪大了眼睛一看,高興得大叫:「Seli!Seli!」
旁邊的小朋友也圍過來看,大家都開心的喊著:「Seli!Seli!」
Seli是我今天在慈濟小學拍的照片之一,因為老師說他特別乖,發願要學慈濟人當志工,經常自動服務。我拍下他專心畫圖的照片,正好給他原來的同學看看他現在的樣子。
照片中的Seli像個尊貴的小王子;如果他還在這裡就讀,就跟眼前這些孩子一樣,雖也是天真可愛的孩子,但是服裝儀容和行為舉止就少了一分莊重。
拍攝完校園和小朋友,我們為杜蒂、烏蜜和老師、校長留下一張合照。
但不經意的抬頭一看,才赫然發現,二樓的欄杆竟然是木板釘的,垃圾堆在校園裡冒著濃煙,旗竿頂上的紅白國旗依然隨風飄揚、展現亮麗的色彩,然而旗下的校園環境卻是髒亂破舊,反映出來的,不只是國家財政的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人的觀念,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從髒亂的紅溪河,搬到整潔亮麗的大愛村;從老舊的公立小學,轉到嶄新的慈濟學校。同樣的學生,在慈濟教育志業體的細心教育下,不僅學問的基礎打得穩,也逐漸培養出了清新優雅的氣質。
這樣的改變,宛如「麻雀」變「鳳凰」,也證明了只要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本性純真的孩子們,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潛能發揮出來。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