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淳真(台北)
圖片來源:iStock
看到結實纍纍的龍眼樹,就想起親愛的媽媽。
每到龍眼季,我最喜歡回家先摘一把,大飽口福後才踏進家門。那種站在樹下邊摘邊吃,嘴裡咬一顆,手裡剝著另一顆,眼睛再搜尋樹上那顆最大的......那甜蜜蜜的滋味,只有親身品嚐才知箇中味。
※
生長在農業社會,食指浩繁,養家餬口不容易。一般婦女除了勤儉持家外,總是想能多一些收入。為了提高賺錢養家的機會,大多會在住家旁開闢菜園。
在媽媽的觀念裡,土地應該是用來栽種經濟作物的。為了種樹,小時候常常聽到爸媽爭吵,原因是爸爸喜歡美化環境──有高高的樹,有矮籬和各色花朵,參差爭豔,才有人文氣息。但務實的媽媽可不這麼想。
「你種那些樹有什麼用?又不能『吃』!」
在討價還價中,媽媽爭取到一小塊土地種果樹。等到果樹長高了,媽媽盤算著,又再向爸爸「要」了一小塊地,栽種她想要的果樹。就這樣,果樹的地盤變大了,一棵棵果樹長成了。
唯美派的爸爸與務實派的媽媽,雖然偶有爭吵,但為了孩子,也能歸於平衡。因此,自我懂事以來,三合院的四周,各類果樹林立。
一年四季中,果樹的生產季節各有不同,那個年代沒有什麼零食,就是靠這些果樹解饞。兒時的快樂時光,最讓人午夜夢迴。猶記得小時候,芒果季節時,放學回家後,制服一換,裝一臉盆芒果,再拿張小椅凳,坐下來吃個過癮。若是龍眼季節,索性爬到樹上吃到飽,才依依不捨地下來。
※
埕邊的這棵龍眼樹,過去是一棵老芒果樹的位置,後來被水泥地團團圍住,芒果樹枯萎後,媽媽要求爸爸將它們移除,這一方小地就屬於媽媽的囉!
「我請人挑選龍眼樹,再請姨丈用好的品種來接枝成功,長得很好,相信過幾年就有龍眼可以吃了。」
母女倆站在小樹旁,媽媽欣喜地對我述說,臉上掩藏不住對它的愛護和期待。因為種植範圍小小的,龍眼樹也不會長得太過高大,將來很容易摘下來。
※
生命可以期待,但無常,卻令人措手不及。
那天媽媽來電要我回去,三天後我回到家,只知她得了小感冒,照心電圖、拿藥,一切正常。
隔天早上八點多,爸爸例行去廟裡喝茶,走到埕邊還回頭叫媽媽去用早餐。媽媽應著「好啦!快去,不用擔心!」
隨後我到廚房取一杯水。咦,媽媽怎麼倒在地上?
突如其來的驚嚇,我趕緊叫救護車並通知家人。經過一番搶救,媽媽卻已回天乏術。
「在家時,心跳已經止息了。」醫生說明。
只不過短短的一分鐘,便陰陽兩隔,叫我如何接受?我泣不成聲,跪下向媽媽說:「感恩媽媽,祝福您去該去的地方......。」
最痛苦的人莫過於爸爸,他們廝守一生,互相扶持;而今老伴忽然走了,家裡變成靈堂。不捨爸爸的嘶吼叫了一天一夜,人生的課題,直叫人難以承受。
※
是佛法讓我們度過那段苦痛的日子。友人關心問我,每週來回高雄、台北很累吧?「怎麼會累?能夠陪伴父母是子女最幸福的事。」
又將是龍眼季節的來臨,龍眼樹上處處有媽媽的身影,纍纍的果實,就像是媽媽的眼睛:「吃吧,孩子。」
(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