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顏 莉
2022年4月5日,不只是清明節,而且幾乎是全臺「快篩日」,因為4月6日要上班囉!
*
清明連假前,各地區出現確診者,很快的,3/31上班時,法務同仁協助發下快篩試劑——連假結束,返回工作崗位的前一天,每位同仁須在家自我快篩,並上網填具表單,確認「陰性」,隔天(4/6)才能進辦公室。
一收到試劑,我先上網看正確使用法,各家出產的試劑形狀與步驟各有不同,需要找到對應的影片,按圖索驥。幸而思慮周全的人資同仁,隨即在辦公室群組發訊息,附上使用連結。
今天4/5,「終於等到」上班的前一天(說得好像很期待快點去上班?^^),前天已看過影片所教的步驟,清晰而單純,看一遍就很容易在腦海留下SOP。
個人是真的很期待可以正常上班,經過過去分流上班,其實極大多數人都是喜歡到辦公室而非居家工作。
也因此,隨著大家南來北往、互相交錯的掃墓行程或輕旅行,足跡重疊(這裡說的不是確診足跡)機率大增;辦公室群組又不時傳來縣府釋出要警覺的街道名;加上4/2-4/5每天確診個案漸多,是以我為了「4/6可以去上班」一事,完全沒出門——不去超商、不去賣場,沒有青菜水果時,只吃冰箱裡的吐司(拿出來放三明治機)或煮白麵條吃——當然這是錯誤的——但為了「可以」去上班,我願意:)好友聽了哈哈大笑,卻頗能體會。
* *
快篩試劑使用前的小插曲......
話說領到的試劑套組夾鍊袋,裡面共有三樣物品:密封的測試盒、拭子,以及試管。但影片中有四樣,少了一個外型像眼藥水,小小一罐,裝藍色液體的緩衝瓶。
眼看著同仁一一在群組上傳測試的圖片結果,心想,是不是快點整裝出發,去辦公室外設立的免費「快篩站」進行快篩,好確保明天才能在檢疫站被放行進去上班?
且慢!動作迅速固然好,但三思而行、冷靜分析也很需要。
再仔細檢視其他物件,咦!試管裡怎麼會有水啊?試管應該是完全乾燥的才對吧?但影片中的試劑是藍色的,這裡面的是「水色」(透明)的,這時想到打電話向已完成測試的同仁們求援。
在同仁慈心而細心的講解與叮嚀下,豁然開朗,原來那試管裡的水就是緩衝瓶裡的液體,前置作業的同仁貼心先處理好,怕我們手忙腳亂(其實不會用到腳);「要做測試之前,管子要直立。它看起來還沒到滿柱線,其實已經到了。」就是不要平放,以免液體貼附管壁,使水量減少。
* * *
線條位置解讀:在C(控制線)=陰性;在T(測試線)=無效;在CT各一條=陽性
依著影片中的講解,我先洗淨並擦乾雙手開始操作,15分鐘後,看到我期待的結果。
希望大家的結果都是陰性的,這樣我們又能很快見到面,並且一起好好工作。
疫情在連假前初起時,發現大家的心更緊密了,不時聽到「下週見喔」,也有同仁再補上「希望」二字——那心情彼此都能理解,是在疫情面前,大家共同面臨著一些的不確定,畢竟這不是我們這個辦公室,或所屬的單位、志業體,而是整個臺灣所共同面對的問題。
但也因此,一種惜緣惜福之情將更加緊密連結彼此。
這種「預期性的約定」,大概只有每年的國曆12/31下班時,除了Bye-bye還會加碼聽到此起彼落的「明年見」;而疫情來臨時,每個人都希望連假後能正常上班,那一聲「下週見」其實也代表著對彼此、對辦公室每位師父與同仁的平安祝福。
快篩試劑操作影片LINK: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SXZV5d9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