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的我

0觀看次
A- A+

撰文/陳美羿;攝影/張而翔

過年之前,和常住師父及慈濟志工,去拜訪已經卸任的花蓮縣四位縣長。

王鳳娥寫了一篇「吳縣長,謝謝您」,將近三十年前,吳國棟縣長幫助過素未謀面的她,她一直心存感恩。終於趁著拜訪的機會,當面向縣長致謝。這篇文章引起很大的迴響。

我也有一件往事,永生難忘。跟王慶豐縣長有一點點關係。

民國五十七年,我花師畢業,在花蓮縣光復鄉的母校大富國小任教。第一年下學期那班學生中,有一個成績很好的小男生,(名字我忘了)經常頭疼請假。

後來經過檢查,發現是長了腦瘤。那個孩子母親已經過世,父親在瑞芳當礦工。他和姊姊由雙目失明的祖母照顧,家境非常貧寒。

那時我還未滿二十歲,不知該怎麼幫助他?天真地在學校發起募捐。因為學校小,而且大家都很窮。雖然校長、老師、小朋友慷慨解囊,也只募到少少的錢。

為了救這個學生,我去找記者,在地方新聞發布消息,但效果有限。於是我又去找鄉民代表李傳芳;縣議員王慶豐及其他的民意代表,求他們想想辦法。

印象中,大家都很熱心地捐錢,找協助的管道。同時間,我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

因為不知道地址,我在信封上寫「台北市 行政院 蔣經國先生收」。信裡面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小學老師,有一個學生急需醫治......

沒想到,隔幾天就收到國民黨黨部的通知,要將孩子送到榮總去動手術。記得當時是由李傳芳先生陪同去榮總的。「行政院」的立即回應,讓我感動萬分。對於蔣經國先生,更是銘感五內。

只是很遺憾的,那個孩子終究沒有救回來。

事隔五十多年,現在回想起來,我也是滿懷感恩。小小的鄉村,是那麼純樸;鄉裡每一個人,都樂於助人;求助無門的時候,寫一封信到公部門,不會石沉大海。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那一年有增額立法委員的選舉,我都還沒有投票權。現在七十多歲的我,來看當年的我:那個十八歲的女老師,真是勇氣十足啊!

感恩所有的人!也佩服當年的自己!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