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甜不辣」

0觀看次
A- A+

認識「甜不辣」(曾慈慧),是在一九九三年,算算都已經快三十年了。

那一年我退休了,成為「無業遊民」。德宣師父看我這個「櫻櫻美代子」(閒著沒事做),就叫我隨師,還負責寫「隨師行記」,就是現在的「衲履足跡」。

十二月,美國義診中心啟業,我跟著去美國十多天。在那裏,見到許多美國志工,大家穿相同的衣服,說同樣的話語,每天都讓我以為還身在台灣。

記得曾慈慧引起我的注意,是她的名字。

「慈慧?」我問她:「是法號?還是真名?」

她說:「是真名。」

「哇!您一出生,父母就把您送給慈濟了!」我說:「我也是『慈』字輩的。不過那是法號。」

那一年,我們還不算很老;曾慈慧更是年輕。她在台灣讀完大學,到美國留學後,任職世界日報當記者。她工作之餘在醫院當志工,母親鼓勵她也可以參加慈濟。

之後,偶爾會在精舍碰到她,但大家都忙,經常是驚鴻一瞥,匆匆照面,一閃而過。在報導上,知道她一直在慈濟,而且擔任更重要的任務,現在是美國總會副執行長,也是慈濟「聯合國工作小組」的召集人。

慈濟由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右)代表出席,慈濟用實際投入氣候變遷問題、環保,以及人口老化等,獲得與會宗教信仰組織肯定。


會跟她再一次有交集,是2020年寫美國慈倫的傳家系列的一本書。慈倫參與慈濟三十多年,返台時跟我說,想為她居住的洛杉磯北嶺留一些紀錄。

「只寫北嶺,範圍太小了,不如寫慈濟在整個美國發展的足跡。」我說:「您那麼資深,跟著慈濟成長。我們藉由您的故事,把美國的慈濟歷史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自2019年寫完並出版「種在星月下的種子」,那是慈濟在土耳其援助敘利亞難民的故事。我去了土耳其一個月,用心的採訪、紀錄,回來以後克服時差,還跟胡光中不斷的補訪跟確認,日夜匪懈,主要是為慈濟留下精準無誤的歷史。

這本書,是我寫作歷程上一本最重要的著作,胡光中說我是「嘔心瀝血」,是的,非常累累累。兒子看在眼裡,嚴重警告我:不要再寫書了!我不要看您那麼辛苦。

但是我還是很想寫啊,好吧!那就轉個彎,找幾個人合寫,總可以吧!

於是邀了寫作好友,又是好手的郭寶瑛、高玉美、王鳳娥、林秀蘭、陳怡伶共襄盛舉,列出大綱,一個人寫一部分。

慈倫已經回到美國,因為新冠肺炎,她回不來,我們也去不得。幸好透過視訊,我們可以「面對面」的訪問。

陳怡伶負責最後一部分,寫九一一、卡崔娜風災、美國大火、疫情……因為參與大型的救災,慈濟漸漸讓美國主流社會看見,最後是參加了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特別是加入聯合國的各委員會,成為正式成員之一。

為了這個部分的採訪,我再次聯絡了曾慈慧,並說明來意。沒想到她回了我一個照片,裡面居然是我寫的小字條。

一張是寫給陽靜純師姊的:您是無名英雄,最無相的菩薩。

另一張是寫給曾慈慧的:不要忘了,做慈濟是打死不退的。

我看到自己的字跡,又驚又喜,又訝異。

「我到今天都還是當傳家寶的保留喔!」曾慈慧又寫道:「每當遇到逆境時,看到您的鼓勵,就忘記一切,擦乾眼淚往前走。做慈濟永遠不後悔,跟隨上人的腳步,永遠是弟子們孝順的心願。」

我淚眼婆娑,那種震撼身心的巨大感動,簡直無法形容。我不知道在天涯海角處,還有人保留我的「片紙隻字」,並且當作「傳家寶」。

那年從美國回台,我立刻將十多天的活動,一一記錄,寫了長長的「洛城日記」,傳真給美國慈濟月刊總編輯潘鳴,因為當時還沒有使用電腦,更沒有Email。

我利用稿紙的上下左右空白處,給認識的、記得的師兄、師姊,寫幾句問候或互勉的話,請潘鳴裁下來,送給每一個人。

沒想到,將近三十年了,曾慈慧還留著我給她的這句話:做慈濟,是打死不退的。

慈濟在美國深耕醫療志業二十多年,因此美國有關單位商請慈濟合作照顧泰國境內難民,曼谷義診現場燠熱難耐,但曾慈慧與先生羅恩整日坐在報到櫃臺的電腦前,了解電子病歷運作狀況。


 

在跟曾慈慧訪談之前,我請陳怡伶要事先做「功課」,我自己也準備了一些問題。因為我知道受訪者很忙,不能浪費時間。

訪談時,曾慈慧有問必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深入淺出,讓我們都了解。她說話條理分明,精簡扼要,不多一個字,不少一個字。跟一般採訪的聊天方式大異其趣。

正事談完,時間也快到了,我問了額外的一個問題:「碰到困難,您怎麼面對?」

曾慈慧哈哈大笑道:「趕快找事情做,一忙,就不會鑽牛角尖。」

後來陳怡伶又用書面問了好多問題,曾慈慧都一一詳盡的答覆。一個超級大忙人,這樣不厭其煩的為我們解答,實在令人佩服。

有一次和朋友在關渡里仁有機店吃飯,看見書架上陳列了幾本慈濟月刊,其中612期的封面正是曾慈慧,低著頭,俯瞰著懷裡抱著的一個黑人小嬰兒。文案寫著「內戰、瘟疫、土石流」,還有大大的「悲憫獅子山」。

「一個師姊,跑到獅子山共和國去喔?」友人大吃一驚。

「對啊!她是曾慈慧,為了慈濟,她幾乎全世界跑透透。」我說:「她能力強,人脈廣,語言更是沒問題,經常出席重要的國際高峰會議。」

第67屆聯合國新聞部/非政府組織會議,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右3)在其中代表出席。


除了慈濟,曾慈慧一直在醫院擔任志工。2000年10 月31日,在台灣桃園機場發生新航空難,八十八人罹難。有許多家屬在洛杉磯要趕去台灣,因此慈濟動員志工在機場進行協助與膚慰。

「那時紅十字會來跟慈濟接觸,在蒙洛維亞的慈濟會所,為志工上了兩天的『心靈撫慰』,還有『急難救助』課程。」曾慈慧說:「剛開始參加的人就不到三十人,後來越來越少。」

持續接受訓練的人不多,但曾慈慧堅持到底,認真上課,因為她打定主意朝這個方向去走。她說:「每年都要考試評鑑,沒有災難時,也要輪值。」

白天紅十字會的同仁上班,晚上六點到隔天八點,就由志工輪值。碰到偶發事件,就要按流程處理,比如民宅火災、社區停電……紅十字會會收到通知,協助居民安置到收容中心等等。

曾慈慧說:「我們從紅十字會,又銜接到洛杉磯的公共部門,再到美國疾病控制局,到聯邦指揮中心……」

從紅十字會志工,曾慈慧又認識了天主教明愛會、世界展望會……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也結交了很多不同組織,不同領域的好朋友。

曾慈慧(後排左一)與羅恩(後排左二)拜訪來自敘利亞的一家人,他們為了逃避戰禍來到曼谷。


2020年十二月,曾慈慧和先生回來台灣。他們的時間分秒必爭,明知道機會渺茫,我還是發出邀請,約他們見個面。沒想到還真是有了一個午餐的約會。

我約了陳怡伶,因為是周一,許多餐廳都休息,後來我們到海霸王旗下的「甲天下」,那是台菜餐廳,有葷食,也有素食。

曾慈慧依約而來,我們相見緊緊擁抱。長髮飄逸,像個鄰家女孩。我帶了幾本我的書,還有兒子子豪的書去。

「您的行李很重吧?這些書您挑一挑,帶幾本做紀念吧?」我有點心虛的說。因為到處飛的人常為了行李超重起煩惱。

「我都要,可以嗎?」曾慈慧一本一本的看,還請我簽名。她真是一個貼心周到的可人兒。

我們點了四個菜,邊吃邊聊,很開心,很盡興。

買單的時候,櫃台小姐說:「老闆娘說了,她請客。」老闆娘就是陳香樺師姊。

我玩笑說:「早知道她要請客,就多點幾個菜。」把曾慈慧逗得大笑。

餐畢我們獲邀到鄰近的「香織度」,那是一個令人驚豔的空間,又古典又時尚。所有的擺設和色調,幾乎令人屏息,又令人放鬆。優雅舒適,應該是文人雅士品茗、談詩的處所。

不一會兒,主人陳香樺出現了,她戴著帽子,穿著素雅,散發的氣質跟品味就
跟香織度一樣,是清新脫俗的。

陳香樺拿出茶具,輕輕的、緩緩的,煮水、沖泡、品茗,感覺喝的不是茶,而是一種恬淡的生活和文化。

看看曾慈慧,走遍世界苦難深處,為貧病悲慘的人們奔走請命。可曾有如此片刻的寧靜與安適?

曾慈慧不是無敵鐵金剛,她也有委屈、軟弱的時候。我們互相line來line去,有些訊息讓我心疼不已:

「最近我正在調適我的心,因為太多考驗了,很多的魔來考試,用上人的法才有辦法支撐過去……」

我回她:「親愛的,不急。」「好心疼不捨!」

她再回應一個哭臉:「哭!我是跟隨上人,一師一志!」

「我近半年也有點『卡關』,我也讓自己生氣、賭氣,我是凡人,也有情緒。」我再回她:「送您兩句話: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有一次,曾慈慧在美國總會祈禱分享時,一直聽到手機在響的聲音,而且響個不停。我心想,是誰的手機?為什麼不關掉呢?

後來她來訊息:「是一位九十四歲的長者剛剛往生,家屬打電話求助。」又寫道:「人生無常,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誰都不知道。我們要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一直在安寧病房當志工的曾慈慧,陪著許多人人生謝幕,自有深刻不凡的體會。

而在慈濟道上,她說:「慈濟這幾十年來與國際間的無私付出廣結善緣,用愛奠定基石,這條路是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

「慈濟能在聯合國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過去有鋪路,方向對得準,所做的事,讓人認同與肯定……」

「Debra」是曾慈慧的英文名字,翻成中文叫做「黛博拉」。已過世的美國「乾媽師姊」覺得拗口,老發不準音,乾脆給她取了一個好叫的綽號:「甜不辣」。

親愛的「甜不辣」,今生有幸逢慈濟,謝謝你珍藏近三十年,我給你的小紙條。

三十年後,您再把它回饋勉勵我:「做慈濟,是打死不退的!」

感恩親愛的「甜不辣」,相隔萬里之遙,能有如此天涯知音,當是生生世世結下的好緣吧!(2021.9.29)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