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是偶然》~B【定慧篇】商歌羅的疑問

0觀看次
A- A+

B【定慧篇】

每個人都是一個道場;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經藏。能走入人群付出,就會增長智慧。──證嚴法師

作者/蔡栢洲;攝影/黃宗保


有回,商歌羅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郊外的祇陀林精舍拜訪佛陀。

「世尊!我實在搞不清自己,有時候我自覺舒暢,對學過的東西講得非常稱心,連沒學過的東西也能滔滔不絕說出來;有時候,我卻感到非常昏昧,連學過的也完全想不起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佛陀對商歌羅開示:「一盆水假如染有紅色或青色,就不能映照出一個人原來的臉色。同理,人的心如果被貪欲所薰,居心不淨,就不能反映出任何事物的實相。假如這盆水被煮沸冒著蒸氣,能映出臉的原貌嗎?」

「同理,人如果被怒火焚身,則不能洞察實態。假如這盆水浮著水苔、塞滿水草,能映出臉形嗎?同理,人心為愚昧或疑惑所蒙蔽,就不能看出實態。」

佛陀於是做了這樣的結論:「相反的,如果這盆水清淨而不污濁、靜止而不沸騰、空明而不塞水苔、水草,那麼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可反映出物體的實態。人心不為貪欲所煩惱、不為瞋怒所激動、不為愚癡所障蔽,心態能夠保持平靜,不論是何時何地遇到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正見啊!」


相信大家都有如下體驗,就是環境愈靜、愈沒有事情,妄念會更多、欲心愈熾然;若是一天忙到晚,念頭專一,反而貪欲妄想較少。

由此可知,境靜不一定能讓人心靜安閒。如果能放得下、不爭執、不抱怨、不憤怒,毀譽不動、煩惱不生、意不妄想......如是由「無無明」而動中取靜,內心自然趨於平靜,才是真靜。是故真靜,非從境取,是由心得。

◆一切唯心造。

【靜思一下】
即使人事紛雜,若是心靈純淨,則萬事萬物無不在為我們說法,能令我們心生法喜。──證嚴法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