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美羿;攝影/陳靜惠
※南北很不同,慈濟影響大
二十年來在慈濟從事文字工作,採訪過的各行各業的人不計其數;可是跟一位出家法師訪談,這可是第一次,而且還是一位南傳佛教的比丘。
印象中南傳比丘是不正眼看女眾的,過去曾經透過蓮社師姊請一位男眾法師為一個臥床的照顧戶皈依。我跟他說話時,他就把身體轉開。我不明究理,又跑到他面前跟他講話,覺得這樣才有禮貌,沒想到他又轉開,不正面看我。
後來才曉得,南傳比丘是不跟女眾面對面的。
但是靜相法師沒有避諱,之後我問他這個問題,法師笑說:「我跟北傳學的。」
當然我先問他泰國動用國家資源,為提升道德向外取經,選中慈濟學習的這幾年來的影響?法師說:很大很大,將來會更大。
「哪一項的成果最顯著?」
法師沉吟了一下說:「慈善、環保、醫療是立刻看得見的,比如開個刀,就讓病患重見光明;教育的變化不是當下就看出來的,百年樹人嘛;人文也是,要經過很長的時間。」
一位南傳法師來到北傳環境,一定有很多不同,而慈濟在台灣諸多佛教團體更是有特色,我請教他個人的發現和體會。
「泰國佛教希望『快死』,講涅槃、解脫,不要再輪迴;而上人說要快去快來,是不同的。泰國出家人大多只觀照自己,覺得『閉眼睛』是快樂的;而慈濟是走入人群,行菩薩道,覺得助人是快樂的。」
法師說「閉眼睛」,就是打坐,禪修吧?不知道是他的中文表達的問題,還是故意用這樣的語彙來形容,有點戲謔的意味。
「泰國人拜佛求佛,認為像觀世音菩薩是神通廣大的,有求必應的;但是上人提倡人間菩薩,有五百個人,一千隻手,就是一尊活的觀世音菩薩,這個觀念太好了。」
「泰國有沒有淨土觀念?」我好奇的問,我是想進一步要請教「人間淨土」。
「沒有。泰國佛教不知道阿彌陀佛,也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東方世界、他方世界。」
嗯!我去印度時,當地人也不知道阿彌陀佛,更沒有西方極樂淨土。因此我猜測彌陀信仰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等東北亞的「特產」。
同樣是佛教,認知是如此的大相逕庭,真是不可思議。
※比丘尼用成績出頭
「大家都知道,泰國是沒有比丘尼的,女眾出家人地位是很低的。而慈濟是一位比丘尼師領導創建的,這在泰國佛教界有沒有引起一些討論或震撼?」我問。
「在善地阿索,因為理念相同,雖驚訝但也很讚歎。不過在傳統的觀念那邊,我們強調的是慈濟的志工精神。提起創辦人,我們用的是中性的『法師』,沒有特別說是『比丘尼』。」
我提起日前有一位泰國女眾出家人來拜訪上人,叫做「珊沙霓」。
法師笑道:「是我陪她來的。泰國女眾修行人不能受戒,只能穿白衣,稱作『八戒女』。」
珊沙霓過去是個模特兒,二十七年前到斯里蘭卡剃度,在男眾為主的泰國佛教界,她宛如慈母般的關懷未婚媽媽、受虐婦女、癌末病人。因此受到許多年輕人感動追隨。
「珊沙霓每個星期進皇宮一次,教導國王的孫子;每天在電視上弘法五分鐘。」靜相法師說:「她默默做了很多事,沒有深入了解,外人不知道。我建議她應該廣為人知,才能帶動『愛的循環』,這是從慈濟學來的觀念。」
珊沙霓到過很多國家,比如歐、美、蒙古、印度、非洲。這次來慈濟參訪,感動得不得了,短暫的接觸,卻觀察得巨細靡遺。
靜相法師說:「她榮獲許多大獎,不過都是國外頒發的,不是泰國本地。」唉!這是「女性歧視」?還是「近廟欺神」啊?
我說:「去年泰國立法院通過承認比丘尼的地位;但是立佛教為國教沒通過。」
法師表示他知道立國教失敗的事,因為南部有些回教徒反對;但是承認比丘尼地位的事倒不知道。
我說:「立法有用嗎?根深柢固的觀念很難一夕之間改變的。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立法廢除了,但實質的種姓觀念還普遍存在啊!」
法師也認為要長時間去扭轉觀念。我想「女權」不是爭不爭取的問題,而是女眾要自立自強,做出成績來,才能讓人刮目相看,心服口服。(20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