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美羿;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人準備了保暖外套、文具用品等物資給偏遠學校的孩子們。
孩子們擁抱徐明江(惟化、徐爸)師兄表示感謝。
「師姊,我姓徐,不姓江……」
「唉唷!我怎麼把您『改姓』了?抱歉,抱歉!」
這是多年前,我送一本剛出版的新書「不死鳥」給「徐明江」徐爸爸時,恭恭敬敬簽名時,鬧出的一個烏龍笑話。
前幾天下午,苗栗地區志工和上人連線時,提起徐爸爸在今年四月往生,享壽八十八歲。徐媽媽身體不好,沒能出席,由媳婦代表向上人致謝。
「我也很不捨,但這是自然法則,我們虔誠祝福他。」上人說:「他先走一步,先去鋪路……」
徐爸爸走了!自然法則……
認識徐爸爸很多年了,知道他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常常背著相機為慈濟記錄歷史。他聲如洪鐘,笑起來更是豪爽、暢快。
1999年九二一之後,慈濟月刊總編輯王慧萍告訴我:上人說,九二一不是台灣最嚴重的地震,大約一甲子之前,關刀山大地震比這慘多了。你趕快去寫……
關刀山大地震?從來沒聽過。可見時光推移,很多事件就被歲月淹沒了。
於是我上網去查了資料,才知道「關刀山大地震」,又叫做「墩仔腳大地震」。震央在新竹的關刀山,但是墩仔腳死傷最重。墩仔腳就是現在的后里。
地震發生在1935年四月二十一日,地震重災區在中部,就是現在的台中、苗栗、新竹等地。罹難人數3276人(九二一地震罹難2318)。當時台灣是日本殖民地,人口不過六百萬人。
事隔六十多年,經歷大地震的人多數已不在了,當年有記憶的的小孩,現在也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
於是我展開田野調查,先從重災區后里開始,幸運的是陳有師姊陪我去採訪到前后里鄉長張漢鄒老先生,他保留了許多珍貴的資料,我從文獻當中還發現,當年台灣發生大地震,在中國大陸的「滿州國」和「中華民國」還匯款來賑災。
除了后里,我還去了神岡和清水。
吳玉金師姊(慮全,左)和同修徐明江師兄(惟化)前往偏遠山區,關懷獨居老人及致贈物資。
到了苗栗地區,就是徐明江賢伉儷接待我,他開著一輛黑色的老賓士車,帶著我們跑遍了當年的災區,訪問了許多耆老。當然也有其他的師兄、師姊「跟車」,周到的照顧我們。
我們走遍了銅鑼、三義、公館、南庄、大湖、獅潭……這些地方都是我原先很陌生的。感恩徐爸爸,除了當「司機」、「導遊」,還用他多年在報社的人脈,找到許多受訪者,還為客家話不太靈通的我當「翻譯」。最重要的,還要負責「拍照」,這原本是徐爸爸最擅長的。
在老雞籠,訪問到八十多歲的吳慶樟老先生,他說有一廖姓人家,父母、妻子和兩個孩子罹難。因為家家戶戶都有人死亡,誰也幫不了誰,他就用背甘蔗的架子,把父母、妻子背去埋葬,孩子就綑一綑,一頭一個,用扁擔「挑」去山上掩埋。
山線鐵路的魚藤坪鐵橋,是日本人最引以為傲的耐震工程,但也經不起「四二一」的強震,而將橋墩震斷。如今紅磚拱型的斷橋依然翹首昂立,變成台灣著名的景點之一。
九二一大地震,又把一個橋墩的「頭」給震了下來。記得徐爸爸一邊喀擦!喀擦地拍照,一邊惋惜地說:「地震威力真大啊!」
是啊!我後來寫了下面的文字:
望著它線條優美的英姿,
若不是驚天動地的地震,誰能損它分毫呢?
然而兩次天災,卻讓它一再成殘。
矗立在風霜歲月中,它無言的為台灣最慘烈的地震做了歷史的見證。
這些文章收錄在「不死鳥」一書中,出版之後,我特地簽名送給陳有師姊和徐爸爸、徐媽媽。
天哪!我居然把「徐爸爸」,誤寫成「江爸爸」。鬧了個笑話,還好「徐明江」徐爸爸不介意,還是歡歡喜喜地接受了。
如今徐爸爸業已作古,徐媽媽身體欠安。我多麼懷念兩位老人家啊!僅祝福徐媽媽健康平安!徐爸爸福德圓滿,乘願再來!
(2021.8.18 133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