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秀品、攝影/鄭伃茵
一年一度的合心共識營,特地回到靜思精舍舉辦。
九月六日,慈濟科技大學舉辦110學年度合心共識營,共70位一、二級主管和工作人員參與。科技進步飛速,就在這一秒鐘,共有24個國家、4,307人,無時差地同步連線,聆聽證嚴上人開示。然而,聽法容易行願難,證嚴上人期待全球慈濟人聽法、聞法、信法之餘,更要發心立願、身體力行。因為,慈悲就是不忍眾生受苦難,期許大家走入人群積極付出,也不要被人我是非困擾,契合時代響應「大哉教育」,從「學」到「覺」,用實際行動感恩天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如證嚴法師說的,「台灣不缺大學,要的是有慈濟特色的學校」。所以,教育脫貧、培育人才、菩薩招生,也就是學校的三大主軸。既定位為慈善大學,更協助全球弱勢學生,翻轉人生。尤其,110學年度招生註冊率近93%,希望教職同仁用心教學,給學生最好的教學品質。
校長羅文瑞表示教育脫貧、培育人才、菩薩招生,是學校辦學的三大主軸。
腸樂我淨.素無量心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以「腸樂我淨.素無量心」為題,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現況,來分享「推素、勸素、非素不可」的科學根據。2021年6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團隊發表,素食可降低罹患新冠肺炎73%的重症比例。
根據研究指出,素食能養出有益健康的腸道菌叢和菌相,保護大腦、過敏免疫、癌症、心血管等免於低度發炎反應。其實,單就人類牙齒功能,與草食性動物高達87.5%相近,茹素能尊重萬物生命,降低畜牧業豢養,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止地球暖化,以及急遽變遷的氣候異常。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現人畜共同感染,再加上病毒不斷變異、重組,導致全球經濟嚴重衰退。「每一個人都想改變世界,但很少人願意改變自己」,是「節能減碳」的最大罩門。所以,證嚴上人大力推動齋戒,呼籲停止殺生,祈求災難停息,更希望人人對天地感恩、對自然敬畏、對生命尊重。
透過分享,王本榮執行長把「腸識」變成「常識」,從「嘗試」到「常素」,進而「長素」,長養「素無量心」,期待大家能為自己的身心健康,也為地球的環境保護盡一份責任與心力。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以「腸樂我淨.素無量心」為題,分享「推素、勸素、非素不可」的科學根據。
典範轉移.慈濟史詩
慈濟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以「典範轉移.慈濟史詩」為題視訊分享。為了提供全球人類葷食,必須大量種植五穀雜糧,然而人類吃的不多,十之八九都是供給畜養的動物,再成為人類的三餐。若以全球人口近80億來計算,必須養殖800億隻動物,排泄物持續污染水源,連帶影響大地資源。
就佛法的觀點,以及人文志業、慈濟大學創新媒體內容「腦區喚醒」和「九識研究」,藉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七識(我執)、八識(造作資料庫)、九識(清靜無染),啟動愛的腦區,來對治貪、嗔、痴、慢、疑的惡見邪見。
「人類越有知識,越有能力破壞」。證嚴上人大力提倡「非素不可」,期待從慈濟人做起,啟動人類歷史的「典範大轉移」運動,從畜牧養殖、草肉雜食到蔬果草食,希望能翻轉進化既有的慣性思考和慣性行為。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反問大家,「吃素很難嗎?」「有比動物走向屠宰場難嗎?」「勿忘桌上每塊肉臨死前的表情。」
「知心相契」教職員與常住師父討論交流。
知心相契
特別的是,專程邀約六位精舍師父與教職員知心相契,分別是德修、德昕、德佩、德(耒英)、德杭、德傑師父。舉例來說,七月份燒紙錢是經年累月的約定俗成,難以改變。但是,當證嚴上人提及農曆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感恩月,就扭轉了既有的鬼月思維,只需轉換心念,就能不再執著,更能破除觀念。
面對慈濟科技大學教職同仁,師父笑說,大家只是小寶寶,頂多青少年而已。因為,2018年元月,證嚴上人首次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鼓勵上了年紀的慈濟志工,把50歲存給師父。千萬不要感嘆自己老了,反而要自我祝福,善用累積的經歷,回歸初心再出發,持續把握生命,增長慧命!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影響全球各行業,許多人惶惶不安,身在相對安全的台灣,更該感到知足、惜福。常住師父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漸漸」的力量,每天做一點也可以積少成多。尤其,要先感動人心,才能帶動他人轉念。身為教育工作者,要像大樹一樣扎根,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期待能凝聚共識,幫助更多學子。
慈濟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以「典範轉移.慈濟史詩」為題視訊分享。
人文室主任謝麗華表示,把心「靜」先安定下來,相信人心也可以「淨」化。研究發展處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兼產學專利組組長張玉婷表示,動物經歷過的苦難,我們完全沒有感覺。從水懺茹素至今,也開始思考,更希望大家都能覺察,進一步改變思想。教務處註冊組組長吳晋暉表示,身為低收入戶,當初入學就是衝著獎學金來的,現在也用同樣的關心來取代責罵,希望將慈悲的精神延續下去,像慈濟人一樣善的循環。
同時,參與慈善基金會的溫馨分享連線,更廣泛地瞭解慈濟各志業最新脈動。像是中區慈善分享-社區守護、教育部防災總動員-第8、9屆防災校園大會師、慈濟科技大學分享2021心素食儀教育推廣計畫成果報告、宗教處分享孟加拉、印度菩提迦耶溫馨故事、靜思法髓妙蓮華,以及編纂處分享法脈宗門專題「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
慈濟科技大學舉辦110學年度合心共識營。
慈濟科技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人文社會學科講師釋德慇、副教授蔡裕美,以「慈濟人文心素食儀教育推廣計畫」為題,把握弱勢學童教育的黃金時期,舉辦玉里、鳳林、富里偏鄉營隊、週末伴學等,服務超過1,000人次。課程安排涵蓋密集的體驗學習,包含實作素食、音樂、美勞、英語、科學等,啟發學生的好奇心。更少不了靜思語、生活規矩等品德教育,讓小朋友潛移默化,懂得孝順長輩、尊師重道、惜福愛物。
家長從一開始的不以為然,也擔心當志工是否會耽誤課業。沒想到小朋友堅持兼顧學業和志工服務,提前做好時間安排,也學會體諒爸爸媽媽,改變了親子原先的緊張關係。既獲得不少家長肯定,也看見孩子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