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栢洲;攝影/王翠雲
佛法生活化,是大家常聽到的一個名詞。「佛法」能令人解開痛苦、憂煩,能依而修行,終能脫離生死輪迴;而「生活化」,設若切實奉行,即能身心調適,而在生活上應現妙用,感受幸福。
遺憾的是,人們長久以來被積習已久的偏差觀念所薰染,以為世間是逆流苦海,又認為佛法是那麼浩瀚深奧;雖然屢有高僧大德注釋經義,但要依而奉行,確有一段距離。可說是譯作精妙不思議,如要遵行,即行有深妙不容易。
一九八九年間,我有機緣參與慈濟,有幸聆聽證嚴上人開示,記得上人曾說:「有心度人脫離苦海,但要引他們進入佛門有所難,所以先開善門,再引進入佛門;因為人人都有善根,且有樂於助人的善心,因此創設『功德會』。」
這是引領大眾最好的方法,是一種漸進法,由淺入深,既不離生活化也是普遍化,又能使人們樂於參與,使人們種善緣、結善果而成就福慧。
也因此,我想既已恭讀證嚴上人所有著作,何不擇取其中雋永法語為主題,再以故事為引例來詮釋,讓任何階層的讀者都容易明白其中道理。
於是著手蒐集在慈濟訪視個案中所見所聞,或在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事例,或歷史故事,用上人法語作結;藉此令人有所警醒,或能改善偏頗的觀念,即不枉此書之問世。
《一切,不是偶然》一書雖無一般暢銷小說的精彩,也沒有名家大作的精闢見解,但望閱讀此書之際,不以文辭優劣、內容淺陋而擱置,不妨換另一角度來參閱,相信自有所收穫與心得。
更希望讀者閱後,能以更開豁寬宏的心胸去面對周遭的人、事、物——不要只看表相,要透視內在,以慧劍抉擇是非,不使偏頗妄念蒙蔽良知良能。又一面以「無生法忍」清除貪、瞋、癡、慢、疑,精進菩薩道上,於其中學習、付出與接受考驗。
自知學識淺陋,倘有詮釋不周延或者引喻不妥切之處,敬望諸方大德高賢,不吝指正是幸!
二〇〇九年二月於鳳凰城(台南)
本文獲「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授權,轉載自《道侶叢書 幸福系列016》(出版日期/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