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大為;圖/張營昌、詹大為
1997年,我四十歲,那一年,我剛受證慈濟志工不久,在彰化溪湖糖廠一場慈濟志工聯誼活動中,負責文宣功能與記錄。那場聯誼會有別於一般熱鬧的慶生會,讓我深感震撼,對此留下了深刻的感動!
這一場由曾漢榮教授和夫人張秀巒女士一起帶動的慶生會,印象中,教授夫人用她柔柔的聲音,邀請大家輕輕閉起眼睛,回想自己幼年和母親生活的點點滴滴......。
「你有多久沒見到媽媽?有多久沒有牽媽媽的手?想一想,她為我們的付出,我們是不是要好好孝順父母呢?」
教授夫人引述證嚴上人開示「生日是母難日」的意義,帶領大家靜靜地回憶媽媽是如何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隨著教授夫人的聲音,我慢慢回想起我的小時候......。
「不聽話,給我乖乖待在家,不准跑出去!」
那一次,我不小心做錯事了,惹得媽媽氣得緊抓著我的手臂訓斥;想掙脫卻抵不過媽媽的力氣。那一幕景象,隨著記憶油然浮現在我的腦海。
媽媽國小畢業後,隨即留在家裡幫忙父母務農,雙手也因為長時間的操持家務和農事,而長滿了厚厚的繭。當下被她抓住的我,就像被鋼夾扣住般掙脫不得。那一次的拉扯,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被媽媽擒住的疼痛,而是媽媽掌心的厚繭和力道。
我的父母親靠著務農來維持生計,然而望子成龍的心,從不曾因為農稼之辛勞而有所改變;他們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讓我到彰化市就讀私立精誠中學,因而打從國中三年級開始,我便離家居住在外地。
彰化高中畢業後,我接著北上求學。記得有一次,媽媽北上探望結婚未久、住在三重的姊姊。站在車水馬龍的馬路旁,看著母親,我的內心突然湧上一股陌生感,陌生到我沒有勇氣牽扶著媽媽一起過馬路......。
「你曾對著媽媽說出『媽媽,我愛您』這句話嗎?」
聯誼會後,開車回家途中,我一直思索著教授夫人的叮嚀......要如何開口跟媽媽說這句話呢?
雖已過了二十幾年,不擅表達情感的我,永遠忘不了那一晚──我回到家之後,懷著忐忑的心情,數度在媽媽面前欲言又止,最後終於鼓足勇氣,牽起媽媽長滿厚繭的雙手,第一次在她面前勇敢地說出:「媽媽,我愛您!」
那場慶生會中,教授夫人也以靜思語「行善行孝不能等」來勉勵大家行善行孝要及時。很幸運的,我把握住了所有的好因緣;就在那一年,我幫媽媽圓滿了榮董,讓媽媽成為我們家第一位「慈濟榮董」。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媽媽在的日子是幸福的!最後一次牽著媽媽的手,是她躺在病床上,即將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的時候⋯⋯2020年12月,母親告別了人間,「媽媽,我愛您!」這句話,她再也聽不到了。
在送別媽媽離開居住將近一甲子的家園的那個凌晨,我寫下對媽媽滿滿的不捨與懷念......。
【媽媽,感恩您!我愛您!】
「再過幾個小時,就要送您出門了!此刻的我,徹夜難眠,腦海裡滿滿的,盡是您的身影!
當我年輕時,紫微斗數的老師就算出我和媽媽有很深的母子緣,因而打從年輕時,我就認為這是命中註定,也知道自己會好好地孝順您。媽媽,感恩您,讓我能盡作為人子應盡的孝道。
職場退休後,十五年來,為了帶您回診,我常常開車奔馳在往大林慈院的路上,偶爾從後視鏡裡看到您在後座安睡的面容,偶爾也會傳來幾聲鼾聲。其實,我還滿喜歡這樣的情境,每次載著您,我心裡頭總是感到甜蜜,感到幸福。
媽媽,您年輕時刻苦耐勞、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四十年前,爸爸往生,您擔下家庭重擔,未曾喊累;七十歲退休後,及至晚年,您把生活規劃得很好,重視運動、養生,自我控制飲食,從不勞煩子女。
媽媽,好感恩您,您用您的一生來教育我。我會永遠記得您的身行教誨,用您生養給我的這個身體,好好地發揮良能,來利益眾生,也希望能因此榮耀您和爸爸,以回報父母對我的生養之恩!
無盡思念,滿懷感恩!
我最敬愛的媽媽,滿滿的祝福,虔誠地祝福,願您華開見佛!
最愛您的兒子 大為 恭敬合十 2020年12月27日 凌晨2時28分」
母親節又到了!當我再走進您空蕩蕩的房間時,我知道,今年的母親節,已無法再見到您熟悉的身影,但您的容顏會一直留在我腦海裡。
此時此刻,所有的思念就在我心頭縈繞......
「媽媽!我永遠愛您!永遠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