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新舟;圖/陳靜惠
前幾天店休,因事到農莊處理。
看到幾個人從日本橋上走進來,本要請荷悠去告訴他們店休,但驀然發覺其中一位是近二十年未見面的老友林繼盛校長和他的夫人,我立刻走上橋這端迎接他們。
老友久别重逢,當然格外興奮。他說,他們來過幾次,都未碰上面,今天竟是「不期而遇」,尤為難得。
久未謀面,話題之先,大都在提起這位、那位共同的朋友,卻為乍聞有幾位已「驟然離去」而意外、吁歎、黯然神傷。
自從翔兒走了之後,我的生死觀已淡然豁達,對逝者唯有祝福安息主懷。
把握生前的相處與關懷,若不然,就長憶在心,一如恆常猶在。
現代人,相聚何其不易,很多父母子女都難得相聚,身後的追思哀榮有何意義?
過去,為了工作需要,過的有如「應召男」的日子。退休後,朋友的組合大重整,相見難,彼此約會造成打擾,不如懷念。
能真心關心懷念,就很難得了。
我不再主動去找人,也不指望有人來訪。「不期而遇」,又正好彼此都有時間無罣礙,那是最自在美好的機緣。
機緣,隨緣最愜意。尤其是不期而遇,認識了很有內涵、樂觀、真誠的新朋友。
我好像有一種靈異特質,當我腦海突然冒出一個久無音訊的人,就會不期而遇。
這倒不是詭異玄機,因緣具足罷了。
只是,年歲增長,最常不期而遇的場所,不再是餐館酒肆,而是醫院。
但不期而遇,多數畢竟還是令人溫馨欣喜的。(寫於20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