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愷玹

許愷玹在高雄線上讀書會分享「李清照:詞與人生的修行」,讓大家彷彿跨越時空,與李清照在雲端相會。(美編:林蕙榆)
2025年11月5日,我到高雄線上讀書會進行一場題為「李清照:詞與人生的修行」分享,大家彷彿跨越時空與李清照對話,是古人與今心在雲端相會。
那天的分享,原以為題材會顯得生硬而遙遠,沒想到卻引起不少共鳴。許多聽眾從李清照的一生,或多或少看見了自己部分的投影。她前半生光華絢爛,是詞壇星辰,以及才情與幸福兼俱的女子;而後半生卻歷經國破家亡、喪夫漂泊,從「人生勝利組」到孤身流離。她的詞中既有「無常」的身影,也有一種不改其志的風骨。
李清照終其一生,為完成丈夫趙明誠未竟的《金石錄》,不懼艱難。她流離於南北,仍手抄書稿、校勘史料。那是一種「守志」,守文化之志,守情義之志,亦守一分自我的信念。一位書友傳訊息說:「她不改其志,也不求憐憫。相比之下,我們幸福許多,但在困境中,是否也能守住方向?」這句話,既是對我的提問,也是在問自己。

新受證慈誠委員胸前掛著「佛心師志」,發願跟隨上人承擔如來家業,拔苦與樂。(攝影:周幸弘)
最近適逢新年度慈誠委員授證開始,「佛心師志」這四個字是一定會別在胸前。上人教導我們,靜思弟子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而上人自己一生恪遵師公教誨:「為佛教,為眾生」。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是佛陀教育弟子要守志──守住最初的一念心。這不僅是信念的堅持,更是身體力行的實踐。當李清照在亂世中守住文心,我們在現代的紛亂裡守住道心,其實是一樣的修行。

馬來西亞阮絲怡手繪當天讀書會講者,讓許愷玹與蔡任弼彷彿成了穿越劇中的主角。(圖片來源:許愷玹)
談到李清照與趙明誠的「賭書潑茶」時,我認為最美好的婚姻是棋逢對手、勢均力敵。或許聽來帶有幾分「針鋒相對」或「一較高下」之感,但若非旗鼓相當,又怎能有賭書潑茶的雅事?「旗鼓相當」,是關係中重要的增上緣,能夠促進關係穩定與和諧。夫妻雖是世俗的關係,但在修行層面上,佛教鼓勵夫妻能夠「同願同行」──能有共同的目標和修行的願景。
李清照以筆為舟,承載了她所有的愁與哀痛,也渡化了自己的修行。當我們讀到《聲聲慢》中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讀到的已不是文字,而是她對自身感受的誠實與覺察。她以詞自療,卻仍在苦的中央,並非脫離苦。唯有經過自我的覺察,才能在反思中成長,找到前行的方向。
有位書友回饋:「聽完李清照的一生,再回頭想自己,這不就是上人要我們做的盤點人生嗎?」我想,是的。盤點人生,是回望:在喜與悲、盛與衰、榮與辱之間,是否仍能守心如初?

紅花易謝,綠葉仍盛,說明了萬物有時,盛衰有序,這不正是人生的寫照嗎?(攝影:陳靜惠)
這幾年,隨著熱劇《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的熱播,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了這位千古才女李清照。劇名出自她的名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她早年的詞,敘事中藏著哲理。紅花易謝,綠葉仍盛,說明了萬物有時,盛衰有序。這不正是人生的寫照嗎?
我問自己,也問每一位聽過那場分享的人:若有一天,走到生命的盡頭,盤點此生後,我們會為自己寫下怎樣的一闕靜思之詞?
願那一闕,字字皆誠,句句皆心,靜靜安住於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