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的疲憊 「超人暫歇」

0觀看次
A- A+

文.郭采熹(臺北)

撐著鐵鏟小憩,他不再是泥濘中的超人,而是精疲力盡的凡人;但正因這群凡人的無私與愛,匯聚成感動世界的力量。(攝影:郭采熹)

看著他緊握著鐵鏟,用木柄撐著臉頰休息,此刻,他不再是個在泥濘中揮汗如雨的「超人」,只是個精疲力盡的「凡人」。然而,正是這群凡人的無私與愛心,匯聚成一股感動世界的力量。

從花蓮光復返回臺北的火車上,這位「鏟子超人」終於能短暫卸下他的「戰袍」。他坐在我座位旁的通道上,沾著灰的圓桶成了他的臨時椅子。

火車的晃動,抖不掉我們衣衫上的塵土與臉上的疲憊,那是與無情淤泥奮戰一天的印記。趁著連假,和數以萬計的志工一同付出,用一鏟一鏟的力量,為受災的家園挖出希望。

「慈濟的素便當,怎麼那麼好吃!到底是怎麼做的?」握著手中的鏟子,他側著頭,嘖嘖稱奇地問我。

「用滿滿的愛心、感恩心做的。」我微笑著說。

用手機找出一篇報導分享:「你看,這是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與志工,一早在慈濟瑞穗共修處做便當的照片,這個連假,一天要做七千個以上的便當。」

「素便當真的好好吃!我吃一個不夠,又不好意思一次拿兩個。」他一邊看著報導與照片,一邊說:「我都先吃完第一個。還有便當,就再吃一個。」

慈濟素便當,由常住師父與志工一早在瑞穗共修處,用滿滿的愛與感恩心製作而成。(攝影:郭采熹)

身體隨著火車的節奏微微晃動,車廂內的談話聲漸漸靜止。所有人都用無聲的敬意,守護每位超人的夢鄉。

在晃動中我也沉沉睡去。一覺醒來,看著眼前的超人,心裡默默想著:「超人累了,需要安穩的座位好好休息。」

火車剛好駛過宜蘭站,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的位子給你坐,你好好睡,休息一下。」

「不用啦!您坐,您坐。」他睜開眼,臉上依然疲憊。

「我剛剛睡很飽了。別客氣,你坐。換你坐著睡一下。」我堅持讓坐。

「謝謝,感恩。」他沒有再推辭,用感激的眼神接下這分小小的體貼。他終於能舒服地坐著,將頭靠在椅背上休息。

看著他沉沉的睡容,那分因「用力付出」而帶來的疲憊,終於得以安放。我知道,這趟返程,載滿的不只是「最值得的疲憊」,更是飽滿的愛與對臺灣這片土地最真摯的情感。

雖然堰塞湖潰堤溢流淹沒光復鄉親的家園,但滿溢的人間關懷與祝福,終將化為溫暖、雋永的歷史足跡,長久留存在人們心中。(攝影:江昆璘)

火車到臺北車站前,我請問了他的名字、從哪裡到花蓮光復。

「我叫李翊楷,住新店。」他熱愛生態與美勞。掉落的枝條、樹皮、植物果實、紙漿、資源再利用的素材等等,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走過泥濘,看著一個個出力的身影,李翊楷謙虛說道:「回去的路上,我感到很汗顏,我鏟沒幾斤土就累癱回家了,還消耗了資源與便當。那些天天去幫忙的民眾和志工,他們才是真正的超人。希望光復的朋友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超人暫歇」,無需多慮。因為下一批的「鏟子超人」已經準備隨時接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