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橄欖綠;攝影/吳碧華)
你也許會os:善意怎會與霸凌畫上等號?其實這就像我們常說的「好心做壞事」,自認講的是善語言,卻反而傷人而不知。
我是個不折不扣照書養孩子的媽媽,當孩子小的時候,除了細心呵護那一口乳牙外,少不了定期到牙醫診所報到做檢查。這一位兒童牙醫,當初我們是慕名而來,帶著兩個女兒在固定時間報到,與醫師也漸漸熟絡。
儘管熟絡,小小孩上診療椅總是免不了要哭鬧折騰一番。也許就是因為「靠勢」吧,在半安撫半哄騙中,我自以為善意地,脫口而出:牙醫伯伯會好好幫妳檢查牙齒的,不會痛的!
沒想到,這位美國歸來的兒童牙醫名師正言厲色地對我說:妳憑甚麼幫我講這樣的話!
可以想像當下我漲紅的臉,無言以對的窘迫……忘了怎麼結束那一段對話及檢查,甚至也忘了那一次檢查牙齒有沒有問題?雖然之後,我仍繼續帶孩子在固定時間檢查,但從此嘴巴閉得比孩子還緊。
當年百思不得其解,自己錯在哪裡?一直到多年後開始接觸佛法,身邊開始有了善知識,也培養了丁點自我省思的能力,才發覺自己竟如此不知同理他人。
如果,我們的善意會在無形間增加了他人的壓力,那真的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尤其是一位每天要面對許多很不受控的小小孩,他的壓力像蒸氣鍋瞬間爆發的力道,其威力便不難想知;而我將自己的期待,輕易地幫他做出了承諾,又是另一種的不負責任。
有句話說:「言語似箭,不可輕發,一經入耳,有力難拔」,所以一句「對人要寬心,說話要細心」,其實累積的是許許多多的用心,否則隨意一句無心的話,在聲落語歇的那一瞬間,恐怕早已成了一把傷人的利刃了。所以慈悲要有智慧,善意還要善解人意,才能讓聽者也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