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講述》導讀分享

0觀看次
A- A+

圖文.靜思人文

《四十二章經》相傳為中國最早的漢譯佛經,其經文簡短,內容涵蓋佛法的精髓及基本教義。本書將上人二次講述《四十二章經》內容,依經文脈絡,重順文稿,編纂輯成,與一般佛學辭典或古德所論不同。

上人之講述,自有其靜思默慮的獨特體會,結合慈濟人、慈濟事,與經文相互印證,讓大眾在理解經文奧義的同時,也見證慈濟志業的發展軌跡。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止其心,罪來歸身,猶水歸海,自成深廣矣;有惡知非,改過得善,罪日消滅,後會得道也。」

人的過失,大部分是在環境中培養了習氣,不知道自己過去有造惡的習慣,所以在環境中,造了種種過失;若知道有過失,就要趕緊改。

──證嚴上人

此篇經文提到「改過」,上人不斷藉此提醒,犯錯是很常見的事,重要的是知錯之後,要能懺悔;並以生病感冒為例子,若是生病了,要馬上喝水、熱湯、薑汁,喝到把汗逼出,就能漸漸痊癒,減少痛苦。更語重心長地告誡,一切的大惡,都是從最輕微的一念心起,日常生活中就要反思,在業還未造成時,要好好守護本心,起居動作、語默動靜中皆要時刻注意,若能這樣,無形中造成的業也會消滅。

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數日間。」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飯食間。」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之間。」佛言:「善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這章是佛教導弟子,生命非常短,要警惕人命無常......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比生命更脆弱,要時時刻刻注意我們的命根。所說的注意,不是去執著,是要常常警惕生命無常,要好好把握時間、運用生命,做應做的事、行要行的道。

──證嚴上人

在這篇經文中,講述了「無常」的觀念,而上人也由此提醒大眾把握時間的重要性,既然人命只在呼吸間,又怎麼能夠讓心放逸呢?應該要把握分秒,好好行道,不可稍息,一點點的時間都要精進,不能懈怠,不能等到無常將到時才用功。

修行,要到哪裡修?只要心靜、行正,無不是修行的型態。學佛有很多難......佛陀說「人有二十難」,這也包括了行難、言難、心意難。

──證嚴上人

《四十二章經》中〈舉難勸修〉,列舉了二十項修行的考驗,稱為「人有二十難」,勸勉眾生反觀自性,克服障礙,珍惜學佛的因緣。本書也將上人講述之〈人有二十難〉附於《四十二章經》後,俾使大眾了解人生處處都是難。每個人都隨著社會滾滾欲念亂了心、迷了性、做錯事;若無法忍住人生的欲,就容易毀己滅人。

上人曾言:「《四十二章經》是學佛的基礎,是佛陀四十九年說法中,教法最精要的片段。」想看更多上人對《四十二章經》的講述,以及面對〈人有二十難〉的相關教示,請翻開《四十二章經講述》細細品味,相信能夠從中得到體會,並深入日常生活的實踐。

實體書籍請購請至靜思網路書軒:
https://store.jingsi.com/products/d626594e-b821-48ee-bda4-3ad82f0a26e9

電子書請至HYREAD電子書店: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85200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