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麵和我的小故事

0觀看次
A- A+

文.徐維瑜(新竹)

「其實自己來慈濟的動機很單純,只是為了買香積麵,因為小女很喜歡吃。每次開完會,就很雀躍地跑去書軒買,還差點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上:『我不是在家裡吃香積麵,就是在前往買香積麵的路上。』但是又不敢寫,怕寫了,自己就買不到了......」

大約是2011年,我在海外培訓時,有一回,林碧玉副總蒞臨蘇州靜思書院和志工們溫馨座談。在等待的時間,我竟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點名上台分享。

頓時,臺下一片哄堂大笑。接著,我繼續娓娓道出其他令自己感動的心得。

早年開發香積麵的因緣,是為了賑災而生。(攝影/編輯組)

但那天分享後,我有點後悔,因為書軒的香積麵缺貨了......

結束在蘇州十一年陪伴外子的外派生活,一家五口舉家遷回臺灣後,我第一次來到新竹的聯絡處,也是為了買香積麵。當時買到的感動,不只是味覺上的懷念,更是充滿新奇地回到心靈的家。

當時,有一種踏實的感覺,因為書軒種類繁多的香積麵,再也不會缺貨,還能時而換換不同口味,一解昔日在異鄉買不到之苦。可想而知,後來香積麵暫時停產的日子,當我流連在書軒時,心中的落寞真是難以言喻。

舉家遷回臺灣後,首次來到新竹聯絡處,除了購買香積麵,更是充滿新奇地回到心靈的家。(攝影/林德文)

幾年後,當發現香積麵重返架上的那一天,簡直在心裡放起繽紛的煙火,我立即買回家讓孩子們也一起開心慶祝。後來出國念書的孩子們,也總是希望跨海的包裹裡,能夠有香積麵的芳蹤。

2022年4月初,正值上海疫情升溫之時,我前往蘇州三個半月。搭機的前一天,我在新竹靜思堂買了香積麵,由於想留給家人吃,因此行李一包都沒帶,原以為在海外也買得到,結果這段旅程竟因此而倍感惆悵。

當時一下飛機,在上海一間沒有窗戶的飯店隔離三天,又到蘇州一間有寬闊視野的飯店隔離十一天。這十四天隔離結束後,再由專車接送,繼續進行嚴格的居家隔離十四天,前後共計二十八天。

相信任由時光荏苒,我對於香積麵的忠誠度,始終如一。(攝影/蕭耀華)

慶幸的是,雖然身上没有半包香積麵,但回到住所隔離的第一天,曾在蘇州靜思書軒擔任店長的典琳師姊,辛苦地提了好重一大包,其中有兩包五穀粉、兩包燕麥薏仁粉和一瓶橄欖油,搭了近一小時的公車來到我的住所。

其實這一天,我倆並不能相見,但她跟隨社區警衛來到家門口。當我開門的那一刹那,應該是一解相思地只見到了半秒鐘,大門立即被關上。

同一天清晨,另一位虔誠學佛的好友,也特地騎電瓶車近一小時,送了一大袋食物。接下來,陪伴著我隔離閉關的,就是如此寶貴的愛心物資,以及為了撰寫論文而隨身攜帶,並抄寫了近十年的兩千多句《靜思語》。

近日,更讓我感動的是,獨居臺北的家母逢人就說香積麵,只因她的女兒不是在家裡吃香積麵,就是在前往買香積麵的路上......

相信任由時光荏苒,我對於香積麵的忠誠度,始終如一。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