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那一年1990年 最美的雙手/慈濟環保史④ 飄洋過海 環保一樣精采──海外》導讀分享

0觀看次
A- A+

圖文.靜思人文出版處

【環保日不落】

1990年初秋,慈濟在臺灣開始了環保志業,而遠在國外的慈濟人,雖然隔著遙遠的空間與不同時差,但做環保的心念卻緊緊相隨。

1992年3月,美國慈濟人在加州洛杉磯中國城進行的掃街活動,是海外慈濟人做環保的第一道春風。數千個日子,環保之愛如長風,馥郁傳香,福暖四季,回望來時路,盡見青山灼灼、芳草霏霏。

以下列舉幾位海外環保志工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見證為環保「日不落」的不倦精神!


李長科、李素清夫妻每天散步沿路撿拾瓶瓶罐罐。(攝影/羅怡娟)

由早期苦力移民建立起來的加州洛杉磯中國城,處處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也因為這有別於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讓中國城及唐人街的街道上,充滿了黑色污垢和髒亂的垃圾。

年輕時就移居海外,從事餐飲事業的李長科和李素清夫婦,對於中國城的環境髒亂問題感受深刻。1992年3月28日,慈濟美國分會選擇在中國城舉辦掃街及清除塗鴉的活動,住在橘郡的李長科夫婦,在天色未亮之時開車出門,前往三小時車程的洛杉磯與大家會合。而此次的掃街活動,也成為海外慈濟環保篳路藍縷的第一步。


我很滿意現在所擁有的,無論多一個或少一個罐子,都不會讓我變得更富有或貧窮,但那些孩子比我更需要它;我四肢健全,還有一個會思考的頭腦,但這些孩子什麼都沒有,所以我要保持健康,繼續做回收幫助更多人。

阿尼瓦爾Anibal Rojas

志工利用環保資源回收的收入款項,協助可亞尼收容所安裝落地窗,阿尼瓦爾(右二)參加捐贈儀式。(攝影/李亭亭)

智利聖克里斯瓦爾山公園登山步道旁,參與淨山的慈濟志工瞧見成堆回收物,正準備彎腰撿拾放入回收袋中,突然有人喊道:「別動,這是我的!」大家循聲望去,看見一名頭戴毛帽、衣衫襤褸,貌似街友的人,正瞪大雙眼看著他們。

志工忙不迭地直說:「對不起!對不起!這是您的?」志工很快地表明身分,並輕鬆與他閒聊,得知阿尼瓦爾(Anibal Rojas) 因為失業而淪為街友,靠撿拾回收維生。為了化解他心中疑慮,志工趕緊說明為幫助腦麻院童改善環境而撿回收籌款的事。

當志工與阿尼瓦爾告別時,他將懷中的瓶罐往前一推說:「這些都給你們,拿去幫助這些孩子。」並表示,他會將每周末回收的鋁罐全數捐出。這出乎意料的舉動,讓志工們感動得有些鼻酸,因為此時此刻,這幾支不起眼的瓶罐,在志工眼中卻是無價之寶。

2011年6月,經過十個月的環保回收,累積了四萬七千三百九十一公斤的回收物,約七千美金。經過志工比價後,以美金四千四百六十八元為專門照顧腦性麻痺兒童的可亞尼收容所茉莉分院,裝設六片落地窗。

6月19日捐贈儀式當天,慈濟人特別邀請阿尼瓦爾參與。這突如其來的揭牌儀式,以及銅色感謝牌上的感謝文字,讓阿尼瓦爾哭了,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被邀請,甚至受邀致詞,接受大家的掌聲。當他看見孩子們開心地在走廊上活動,激動的心情久久無法平復。


對不起打擾一下,實在因為缺水太嚴重,是不是可以使用後再沖水就好......

賈文俐

澳洲慈濟人推動「惜水大使」獲得肯定,省水利局特別頒發貢獻獎狀,由賈文俐(左一)、紀雅瑩(左二)、張金芯(右一)代表領獎。(攝影/顏秀聰)

澳洲政府於2001年,開始推動為期十年的「未來水資源計畫」,其中一項就是「節約用水」。

在缺水危機迫在眉睫的2007年1月,澳洲慈濟人參與了新州政府推動的「惜水大使」計畫;在種樹、環境清潔、回收電池及鋁罐等長期的環保行動外,惜水宣導成了志工的重點工作。

賈文俐是慈濟參與這項計畫的總窗口,充滿行動力的她,不僅製作小海報、拜訪機關學校,並將省水的道理掛在嘴邊,甚至連別人上廁所都要「管」。有些人習慣在上廁所前先沖水,如廁後再沖一次,只要被她遇到,她便會守在門外,等那人出來洗手時,再上前好聲好氣地勸說。

面對這猝不及防的舉動,總是讓對方感到一陣錯愕,有的人會生氣,有的人則冷淡地掉頭離開,但她從不退縮,因為她堅信,只要有一個人願意聽,就會有希望。

本書為慈濟環保史系列第四冊,以三大篇、十個小章,回望那分布在南、北半球,行過異國山巔、水湄,身處繁華鬧市、陰暗黑區海外慈濟人的環保志業,從無到有的篳路藍縷,從漠視到肯定的步步踏實。

本書所要傳達的,並非一一列舉各國推動環保的歷史足跡,而是希望讀者藉由每一個真實故事,看見海外慈濟人,無論身為華裔或是本土志工,那種挺身而出成為「帶動人」的毅力及永恆的初心。期待讀者在閱讀每一個文字的當下,看見「慈濟」,看見那為環保「日不落」的不厭、不倦!

此書目前僅出版電子書,請購資訊如下列網址,歡迎至凌網電子書城購買。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65452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