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因知果勤精進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323明因知果勤精進
Forming Good Affinities by Sowing Seeds of Kindness

入群試煉識轉智
明因知果去執著
濟度眾生縮小我
精勤付出愛湧泉

慈濟情、人間愛,慈濟大家庭要常常互動,才有親切感;彼此如果很少互動,無法群策群力。不管是在山上,或是平地,城市或鄉間,慈濟人之間的這分法親情,一定要緊緊牽繫。

結好因緣牽來生福

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學佛,不是要求福、求自己的心願,其實不用求,你做了多少,就是得多少。因、緣、果,都是牽連著。有因,就有果,因牽引著果;有福的因,就會牽來福果,有怨仇的因,就會得來有冤的果。所以,善惡總有因緣相牽。

過去造的因,得現在的果,我們在慈濟相會的歡喜,是過去的好因好緣,才能成為彼此的法親。所以,我們現在要種好今生因,結好今生緣,才能牽引來生的好果。

行人間菩薩得智慧

慈濟人的修行是在人群中,並非出家才能「修行」。在家菩薩智慧長,因為天天面對的是左鄰右舍等,什麼樣的人都會接觸,見聞多,接觸社會的知識也比出家人多,但是,要記得「轉識成智」。

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在慈濟,了解佛法,有更多的因緣接觸人間事,讓我們增長智慧。或許在還未進入慈濟前,對人事會計較,那是過去造的因,碰到不好的緣,牽來現在不歡喜的果。但是進入慈濟,雖然過去也有怨,現在會把佛法帶入生活,行菩薩道,就能夠轉化為善緣。

修行,就是要走入人間行菩薩道,心門打開,心念一轉,惡因變成了善緣,哪怕過去有怨,現在有慈濟善的力量,轉惡因成善緣,就等於福緣;懂得善解,知識即成智慧。

付出愛如湧泉不斷

出家修行者雖然沒有外在的牽緣,卻有佛法的智慧,心靜如井水。井水雖然很靜,但是泉水很清,無論汲取多少水,井水也不會少,亦不會滿出。這就是說,修行者要能伸能縮,有人需要,就伸出去,若不是人家需要的時候,就縮回來,出家修行者要有這樣的境界。

在家居士則可以應社會人間的需求,任憑你伸出去,沒有關係,只要照顧好自己這一分清淨的本性。有福,就要去付出,不必怕付出了就會減少,亦如井水般。有因緣為人間的需要而付出,布施無所求。若是事業,是付出多少就要回收多少,都是有限量的,所以會計較;而我們有心布施,是無限量的付出,如井水湧泉不斷。

期待慈濟人顧好慈濟的形象,付出無所求。「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這是佛陀的教育,做就對了。只要問自己的心,我有做嗎?不必求,分分己獲。人人提升愛的能量,時時勤精進,慎勿放逸。

(整理/明萌)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