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利生契有緣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316弘法利生契有緣
Benefiting Humanity by Inspiring Love in All

銘記竹筒慈濟心
起自家戶鋪入群
樂說故事弘善法
護念眾生契有緣

慈濟可以為天下做這麼多事情,我真的向大家學很多啊!

我最近一直提起「生命中的歷史」,也向慈濟人宣導,要記得我們來人間做了什麼事情——慈濟人、慈濟事,「五毛錢」的故事,我們要常常提起。

看到桃園慈濟人招募愛心商店,邀請商家在店裡擺放竹筒,我希望大家都要知道五十多年前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多多「話說從前」。

「竹筒歲月」的故事很淺,卻有很大的道理,一直到現在,當年「五毛錢」的精神猶在——五十多年前,我們用「日存五毛錢」這個方法弘法(閩南語),我很歡喜這輩子從小小的一個起點開始;現在,發音一樣但是字要糾正過來,我們常說「弘法利生」,「弘法」就是為「利生」,大家用心、用智慧上街道向每一個店家募愛心、放置竹筒,不是要募得多少錢,而是為了有因緣去「說故事」。

慈濟的價值,就在於這些身體力行、為天下眾生付出的故事。看看過去那些「五毛錢」的故事實在很簡單,但是利益眾生的力氣卻是很大的。

現在,慈濟人將竹筒放在愛心商店裡,就是讓我們有因緣說這些故事給人聽、宣導人性本善,所以千萬不要輕視每一個小故事。

量彼來處,「群」而不「獨」

我們在人間經歷過這麼多世事,外面的人情世故,聽到、看到、感受到了,就要好好匯入心靈裡,提起正思、正念、正覺,知道如何調整正確的心理,不要讓自己看起來身體好好的,但是心理卻生病了。

無明一直醞釀,變成了心態不健康,這就是人生的苦,很辛苦喔!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三理四相」,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了解。雖然我們體會到的法不是很具全,不像佛陀或是菩薩那麼覺有情,最起碼我們也是初發心的菩薩,願意用心學。

我們很有福,有因緣認識慈濟、走入慈濟,有「群」而不是「獨」——有時候,我們若知道對方有煩惱,可以從自己的人生經驗或是學佛所體會到的法來為他開解;我說的話若他感覺不投機,還會有第二位、第三位等等繼續用愛撫慰他。

量彼來處——「量」,就是回憶過去是怎麼樣做的,就如現在你們將竹筒拿去商店寄放,有因緣跟對方說故事;如果他們聽得進去,這隻竹筒就是那個地方的「量」能,也許對方了解慈濟故事後也會發心,就能成為一股力「量」。

經一事、長一智,更需要保持過去慈濟的精神。很期待人心淨化,多一個人走進我們的團隊裡,總是多一股力量。幾十個、幾百人......將人間的每一股力量都匯聚在慈濟的菩薩群中,相信會對社會人群產生很大的幫助。請大家多用心。

(整理/洪淑芬)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