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304依教奉行護人間
Carrying Out Tzu Chi's Four Missions for the Well-being of Our World
誠正信實內自修
慈悲喜捨身力行
守志奉道淨無染
敬天愛地護人間
每一天,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離不開形與相;有形有相,那就是「物」,我們都是靠著周圍的物而生活,物相總是「理」——道理很多,需要靠教育來讓人懂道理。
生在這個時代,我們要把握因緣而教育。宗教的「宗」,應該是很大、很寬的,它代表著人類在這個時代的種種「相」,包括事相、物相、理相等。
慈濟的「宗」旨與「教」育就是慈悲喜捨,包括我們的學校,都是以「慈悲喜捨」為教育宗旨。
慈善,就是為了救助貧窮苦難;不只是在臺灣,只要有因緣,我們就會到苦難地去幫助,範圍涵蓋了病苦缺醫療。慈善志業總是盡心力、認真做好,而慈善布施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教育。
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懂得自愛,思想、觀念一定要正確,待人接物一定要誠意。慈濟教育強調「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這也是團體中時常聽到的;雖是常常聽,但是期待我們每一個人不只是聽到,還要努力做到。
依教奉行,守護人間
五十多年前,慈善一起頭,就已經內含了四大志業在裡面——有的時候慈善帶著醫療出去義診;看到受助者有需要,慈善還要帶著教育,不僅幫助他們蓋慈濟村,還要把硬體的學校給蓋起來、進而走進學校去教導他們。
慈善是「行」中的教育,只要提起慈善的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能完全去做布施。有了善的因緣,我們就能一步八個腳印、不斷的推動,讓這臺車往上爬坡——這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人人伸出雙手用力推動,把握時間、把握因緣,有志一同,共同成就四大志業。
這一輩子我一直認為,我們在人間要守志奉道、依教奉行。無論是佛陀的教化、孔子的教育,我都自我要求做到清淨無染、敬天愛地、守護人間。
無論信仰什麼宗教,都一樣要做好教育,只要大家都按照宗教的戒律、規矩而行,天下人間就不會有錯誤暴行的事情發生。
期待大家守在各人的發願,選擇守護人間的好志向,最重要的,就是要回歸人類自然的本性——善良。
古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佛陀則說,人人本具佛性。佛性就是「覺悟」,覺悟的人生,不就是人性的「善」嗎?
總之,慈濟的教育,不分你是什麼宗教、我是什麼宗教,好事,做就對了——做就對了!這就是好人、好人生。請大家多用心。
(整理/洪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