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125善愛傳家菩薩行
Passing on Tzu Chi's Spirit and Values in Families
法親關懷誠陪伴
為善教育代相傳
青年接棒擔使命
敬老愛幼入人群
師父一直提醒大家法親之間要多關懷,年長的志工人數愈來愈多,除了要記得向下傳承,年輕的一輩也要尊重上一代,並且多多給予關懷和照顧。許多的資深志工,他們的子女或許遠離家鄉,大家同在社區組隊裡更應就近互愛互助,維繫法親情誼,是師父這幾年最關心也最掛心的一件事。
看見志工第二代長大了,完成培訓回來受證慈誠、委員,上臺時說著自己當年的孩子心沒有變。媽媽是慈濟志工,女兒從就讀大愛幼兒園就穿上慈濟的制服,成長的路上有父母當作學習的模範,參與慈善、教育等活動與勸募,也有許多的教師投入其中。大家一起「做慈濟、說慈濟」,這是「社會參與」最直接的教育。
年紀輕輕便已經參與慈善、教育、醫療和人文活動,這是我最感恩的。年輕人還保留了當年一件小小的制服,摸起來很溫暖。即使現在已經長大,到了為人夫、為人婦的年紀,那制服再也穿不下了,但是所傳承的精神讓我印象深刻;珍惜慈濟情是對師父最大的供養。
年輕志工續慧命,法親情誼愛綿長
這次行腳讓我最感到歡喜與欣慰的,是在為新發意菩薩授證時,聽見他們說:「師父,您的孩子回來了!」是啊,我的慈青孩子回來了!回想二、三十年前的慈青,現在大多已經成家立業而且事業有成,他們回來受證成為委員、慈誠隊接續慧命,我很開心將不必過度擔憂未來,這也讓我感到很安全、很有力量。
現代科技的發達,只要哪裡有災難,訊息傳遞得很快速,雖然每每聽聞哪裡有災難或是人禍發生,我總是擔憂,但我很感恩各地志工都能盡快動員,像是送去環保的禦寒毛毯。即使是距離臺灣遙遠的地方,志工人力並不多,少數人做不到的,就需要集合一大群人的力量,才能讓國際間看見慈濟志工如何動員。
回想當年,慈濟是一群婆婆媽媽跟著我一起做起來的,如今這些志工已經年紀大了。年長者要多疼惜後輩,晚輩應敬重長輩,我常說「感恩、尊重、愛」,志工之間彼此有愛,懂得以尊重與感恩心相互對待,這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志工。
(整理/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