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心願行續未來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1115深心願行續未來
Walking the Bodhisattva Path Life After Life

科技印證正信法
道念堅定集善緣
見苦造福除濁穢
深心願行續未來

我覺得自己很有福,雖然距離佛陀時代那麼遙遠,而且我也不曾出國,但是透過現代科技,居然可以在這個小小的會客室裡,跟著大家的影像進入佛陀的故鄉。

感慨佛國貧困,依佛法精神回饋

兩位印度志工投入慈濟在尼泊爾的慈善工作,由他們來向大家介紹從小就聽聞的佛陀故事。在佛陀出生地藍毗尼,後人蓋了一座摩耶夫人廟紀念佛陀的母親,而在廟的旁邊,也有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代表性雕刻阿育王柱。

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後,到釋迦牟尼佛所到過的地方參拜,並且以石材建塔立柱來供養,那些石柱具有歷史與宗教的意義,如今已經成為建築的古蹟。

我經常在想,我們之所以能夠延續佛法是因為有悉達多太子的誕生,佛陀透過修行與覺悟而成為大覺者,他通達事理並且為世人說法,如今我們才有信心與方向得以實踐佛法。我並不迷信,透過考古與現代科技,今人以科學印證佛陀的出生,以及佛在人間的生活樣態,包括佛陀出生與說法的地點都經過考據。我深信這一切的歷史淵源,唯一的感慨是為何佛陀的故鄉尼泊爾,那裡的人民今日依然生活貧窮呢?

佛陀就是在自己的故鄉感受到貧富懸殊,種姓制度強調階級,悉達多太子比較宮內的生活享受,以及宮外人民生活的貧困,他認為這不公平,眾生應該平等。儘管尊為王子,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他感到很無奈。

今天受證的菩薩們,或者是資深的志工們,想一想,你們有沒有訪視過貧苦家庭?有沒有見到他人艱苦的生活?是不是也覺得很無奈?大家見苦知福還要再造福,我們要深信所要走的方向就是造福、集福,多做善事結好緣。

力行慈悲喜捨,讓佛法重新興盛

我一直覺得自己累生累世始終堅定著這樣的信念,因此才能在這一生又跟很多人結了好緣。自我出家後,就希望能以佛法的實踐回饋佛陀的國度,希望在尼泊爾修建醫療和教育設施,感恩大家響應師父的呼籲,才有因緣將愛心匯聚,在佛陀的故鄉做建設。

我希望佛法能在那裡重新興盛,化人間的穢濁為人間淨土,在那裡打開真實的人間菩薩道。總而言之,師父發願今生一定要去完成這件事。雖然目前身體老病,似乎不太可能,果真如此,我依然寄望來世誕生在有緣的家庭,繼續跟緊這一條慈濟菩薩道路,延續人間佛教的精神再往前走。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為什麼慈濟在全球走入那麼多的國家去幫助苦難人?那些人遭遇災難而受苦,雖然跟我們非親非故,佛法告訴我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此我們去幫助他們。

我們力行菩薩道,才能在國際間獲得肯定與認同。人人皆有佛性,只要回歸自心,就能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這就是菩薩在人間。但願我們能有共同的這一分心願,生生世世、綿綿延延持續地做下去。

(整理/明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