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1022菩薩典範入人群
Learning from Role Models to Serve Among People
菩薩典範正方向
弘法利生入人群
福田廣播善種子
輕安自在結好緣
聽見大家一句句喊著「水木、水木!」,在師父的腦海裡也浮現一幕幕的身影,心中感到不捨。
高雄靜思堂環保站的志工站長吳水木居士這一生很有價值,他不但付出,也帶動志工投入,他的人生方向正確,是大家的人品典範,值得讚歎與留念。他雖然已經往生了,卻活在我們的心中。
環保志工,人文美善推手
做環保可以減少地球汙染,環保志工做資源回收分類,我們也呼籲民眾少砍樹、少開山,減少山林的破壞,愛護地球的行動,我們都真實做到了。
人間是菩薩的道場,若是沒有人間苦難就沒有菩薩法可說。佛陀出現在人間,目的是要教育我們行菩薩道;而人間苦難啟發我們的愛心,不只要有菩薩的慈悲,更要身體力行去救濟貧苦。
師父出家是為了弘法利生,然而這個「法」,是遵循佛陀當年在人間的理想,將人群帶入世間有苦難的地方去付出。
我一路行腳從花蓮來到臺東,沿途看見窗外那一片田園已經果實纍纍,稻穗也粒粒飽滿地垂了下來。同樣地,慈濟志工也在人間耕耘福田,菩薩們就是福田的農夫,每一位菩薩擁有自己的一畦心田,我也有。
每個人就像稻穀的那一粒種子,我的師父印順導師教導我人間佛法,我也是傳承這個精神理念,帶著志工宛如培育秧苗,從小小的一區又一區,培育出更多秧苗去插秧播種,形成一畦畦的福田,如此不斷耕耘,才有今日的慈濟人文歷史。
慈濟從慈善起步,再擴及醫療、教育和人文志業,環保志工以回收所得護持人文志業的推展;人文志業則將志工所成就的美善傳揚出去,讓全球看見慈濟大愛。這也是讓佛法的精神更加普及,讓更多人明白佛法的可貴。
因緣相續,不離菩薩大道
慈濟的環保工作是在為天下眾生付出,志工不輕看無用的垃圾,善用回收讓資源可再利用,否則垃圾問題真的令人擔憂!每個人、每個家庭天天都在製造垃圾,我們所生活的空間,包括巷道和大馬路都需要有人清理垃圾,才能擁有乾淨的空間使用,所以要很感恩。
時間分分秒秒地消失,人生也就這樣病老死,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時間帶走,唯一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時間和因緣,為自己留下美好的記憶。像這位人人懷念的環保志工菩薩水木居士,他雖然離開人間,師父認為他應該已經再來人間,誕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裡,人見人愛、人人疼惜,因為他這一世與許多人結了好緣。
菩薩道是永恆的,他只是先去鋪路,將來我也會跟在他的後面,我們大家前前後後,終有一天也會輕安自在地飄然而去,再來時也將不離這一條菩薩大道。
希望我們捨棄過去的煩惱,把握現在並珍惜彼此的因緣,讓好的因緣再相續。我們若能時時法入心,即使人生到了最後一刻,也依然法喜充滿、輕安自在。所以請為我們這位志工水木祝福,他現在已經輕安自在地再來人間了!
(整理/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