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法師品》應病施藥 說法無畏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20160728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231集

菩薩能聞持教法,憶持眾義而不忘;
大眾中說法不畏,盡知法藥應病治。
隨根性樂說無畏,義詞辯說法無畏;
一切異見皆摧破,一切正法悉成立。

菩薩聽聞教法,能用心受持,且謹記心中,所有的義理就不忘失。

我們發大心、立大願讀經,受教入心,還要不斷去回憶,佛講這部經的教義是什麼因緣?讀經受教之後,還要身體力行,叫做憶持。行動中不離開道理,「眾義」,就是道理,一切的義理皆銘記不忘。

我們開口動舌、舉步動足,我們的言行記憶若能一致,行動造作絕對不會偏差。因為我們的行為與法合一,如是我聞,做我們所說,說我們所做,言行合一,在人群中就能說法無所畏。

大乾坤是四大不調,人的小乾坤是心念不調和,容易引發瞋怒之火,欲念之水高漲,時時都在癡念中愚昧度日。所以,我們心地的四大不調,就像天地缺雨水,法水沒有滋潤我們的心靈大地,善的種子無法下種,就是愚昧,愚昧就是癡念。大乾坤的地、水、火、風不調和,造成災害;我們內心的貪、瞋、癡、慢、疑造就、複製煩惱,就是我們的心有病了。

心有病,就要知道學佛。學佛者,每天讀經、聽經,無不是要了解治病的方法,就如藥師自己有病,要知道對症下藥。我們發心入人群中,更需要了解藥性,才懂得治眾生心病,「盡知法藥應病治」。應眾生病,對症下藥。

「隨根性樂說無畏」。眾生的根性,社會的形態,社會的人心是如何,如委內瑞拉的吳冉云,這種處眾入群,說我們所做,做我們所說的,按照道理去實行,言行合一。「一切異見皆摧破,一切正法悉成立」,大家若能發菩薩心,聽法、聞法,道理信受奉行、憶持不忘,自然言行合一,大眾中說法就無所畏。

我們能知道人間的毛病、人心的毛病、天地間的毛病、社會的毛病,就可以應藥治病;前提是我們要先了解這個社會眾生的根機,常常展現出來,要說、要做,我們自然「義詞辯說法無畏」。常常說法無畏,自然「一切異見」,慢慢就會消弭,回歸正途來,所以「一切正法悉成立」。只要我們用心,一切法無不都在我們的行動中。

總之,經就是道,道就是路;我們修學佛法,必定要行在菩薩道上。佛陀所說的經,是讓我們走得通的路,向前走,自能到達佛的境界。
(整理/釋德清、明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